AI是工具,而人类是创造者。工具的价值在于如何使用它,而创造者的价值在于如何定义未来。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句话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考视角。AI作为工具,正在以惊人的效率优化企业运营、提升决策速度,甚至重塑行业格局。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当AI能够完成越来越多任务时,人类作为创造者的独特价值在哪里?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如何在技术浪潮中重新定义“人的价值”,并带领组织走向可持续的未来,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的“享见Share&Insight”行业论坛邀请来自于不同领域和职能的资深校友,围绕组织韧性、数据决策以及人的价值重构展开了深度思辨。以下的观点集萃希望带给你更加多元的视角与深入的思考。
打破"经验崇拜",
危机意识是第一竞争力
雷开霆
复旦-BI MBA项目2011级17班校友
拜尔斯道夫中国企业事务总经理
《德国拜尔斯道夫百年史》中文版新书项目主导人
小红书职场红人博主(ID:雷开霆)
组织韧性:在不确定中保持竞争力
拜尔斯道夫倡导组织韧性,强调企业不要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而应时刻保持危机意识,随时应对市场变化。雷开霆分享到:“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才是市场的常态,管理者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避免温水煮青蛙式的被动发展。”为此,鼓励员工培养对行业趋势的敏感度,例如每天关注新闻动态,了解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制定企业战略。
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演变:进退有度的智慧
雷开霆认为,国内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正在不断演变,第一代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外企的顶梁柱,第二代正在成长,他们会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先锋。因此,像复旦MBA这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在中国的外企还是在外的华企,都会需要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担当,甚至担任CEO。他强调:“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不仅要把握住上升的机会,更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做好退场的准备,确保企业的传承与接班人梯队的稳定,避免因个人决策的失误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AI时代:人的价值不可替代
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雷开霆指出,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人本身的思考和判断。工具只是手段,真正决定价值的是人本身。他以移动互联网兴起时的创业浪潮为例,提到一些在网页时代辉煌的企业未能适应新趋势,而成功跨越变革的企业则成为如今的行业巨头。如今,AI赋能带来了新的变革,但关键仍然在于人如何使用工具、如何理解商业逻辑、如何与他人合作推动落地。
AI确实能提供便利,甚至拓展思维边界,但最终决定一个想法能否落地,仍然取决于人自身的执行力。目标说出来很容易,但真正实现它,仍然需要努力去整合资源、说服他人、协调团队,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数字人才生存法则:
学习×专注×团结
陈逸峰
复旦-BI MBA项目1997级CMP2班校友
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化妆品专委会秘书长
在AI时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专业背景、道德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而是更深层次的学习能力、专注度和团结性。
持续进化,拥抱变化
在知识快速迭代与行业深度变革的今天,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无论是专业是否对口,真正关键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找到兴趣点,并专注于适合自己的赛道深入钻研。行业变迁迅速,只有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引领趋势。
深耕赛道,成就卓越
专注度决定了职业发展的深度和稳定性。相比于广泛涉猎、浅尝辄止,在一个赛道上长期深耕往往会带来更高的成就。专注也意味着取舍——明确个人优势,发挥长处,比过度纠结提升短板更有意义。面对各种选择,需要基于自身个性和发展方向做出判断,而非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职场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努力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
协作共赢,建立长期价值
团结性不仅仅是合群,更是管理协调能力的体现。在团队合作和利益协调中,真正的团结是让各方都能找到合理的利益平衡,而非依赖权力强行推进。无论是在企业还是社会合作中,只有让所有参与者都能看到价值,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团结性也体现在始终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共享资源,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圈子”影响力。团结粘合度,是由“1”到“100”,放大个人价值的关键。
终身学习,数据炼金
潘文臻
复旦-BI MBA项目2020级34班校友
拜尔斯道夫中国妮维雅全域营销负责人
我的职业发展经历了从品牌营销到数据驱动营销的重要转变。我始终相信“用数据说话”,因为数据不仅能驱动品牌的发展,还能提供深刻的市场洞察。无论是品牌定位、人群细分还是产品研发,数据都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持工具。
在数字营销的全域布局中,我们围绕消费者的行为,在各个触点进行布局,数据不仅用于投放决策,还成为衡量KPI和ROI的行业统一语言,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当然,这些技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职业发展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时代的变化推动着我们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学习力和适应力至关重要。正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行业趋势的深入理解,我选择进入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拓展认知边界,吸收更多新知识,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二十年数字化长征:
从CRM到AI的实战启示录
王琛
复旦-BI MBA项目2012级18班校友
宇涵科技公司总经理
我的职业历程与中国市场数字化浪潮的演进紧密相连,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见证了技术革命与市场化数字变革进程的深刻变迁。
第一阶段:CRM的启蒙时代
职业生涯始于CRM(客户关系管理)咨询领域,作为咨询顾问,为企业客户提供CRM的解决方案,核心为企业创造客户留存与销售优化的流程,这也是当时中国制造业为主导的市场背景下,作为企业数字化进阶的主要形式。
第二阶段:伴随互联网兴起的品牌数字化转型实践
从咨询行业转入品牌企业,我参与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从肯德基的数字化门店用户体验到迪士尼乐园数字化体验与私域运营,我亲历了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挑战与变革。如何让全球总部理解并适应中国用户的行为模式,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课题。数字化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实际落地中国场景,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
第三阶段:从消费者体验到全域营销的时代
在联合利华、戴森、飞利浦等企业服务期间,我的角色从消费者体验拓展到企业级数字化协同。我曾主导过新零售和大数据中台的运营构建,以数据驱动快消平台业务发展;以及整合了消费者运营、消费者洞察、私域运营和营销监测等业务。通过协同和整合消费者运营效率、洞察市场机会,整合跨部门组织资源,提效业务的运营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第四阶段:创业与未来已来的AI时代
经过20年的经验积累,我创立了宇涵科技,专注于本地生活的私域运营和AI产品研发,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本地消费者的生活平台。
回顾这四个阶段历程,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并非近几年才出现的趋势,而是经历了20年的深耕和变迁,品牌的数字化变革和市场互联网时代到如今的AI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一直未曾变化,随之的市场需求、场景体验和技术的相互融合,才是提升持续数字化变迁中的重要因素。
双向洞察:
全球化视野下的自我价值锚定
李玉露
复旦-BI MBA项目2021级37班校友
全球知名运动品公司人才管理负责人
向外看:数字化营销与全球化机遇
数字化营销对人才提出了更多复合型要求。以前的市场营销更多依赖大广告、大投入,核心在于管控用户心智,模式较为单一。如今,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分散和碎片化,精准定位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复合能力——既要懂得如何建立品牌共识,找到合适的KOL/KOC,同时也要清楚如何将这些内容与销量直接挂钩。这种跨领域的整合能力,是当前市场营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国企业的竞争已不仅限于国内,而是逐步向全球市场扩展。许多企业正在进行出海战略,在国外市场从零开始搭建曾在国内经历过的成长路径。这对于年轻人而言,是一个需要提前布局的机会,如何在全球市场找到自身定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向内看:核心竞争力与深度思考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清楚“自己是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力与学习能力是关键——能够适应新环境、新技术的变化。在AI的背景下,很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独特的洞察,而不是被技术牵着走。这种深度思考和洞察能力,是让一个人在变革中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
机器与系统之外,人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在整个数字化变革过程中,我们必须思考人的价值——当机器和系统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时,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点,以及“为什么是你”。
复旦-BI洞察
AI的崛起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应用的能力上,更在于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如何定义未来。我们深知,AI的强大在于其效率与精准,而人类的独特价值则在于创造力、洞察力与领导力——这些无法被算法替代的核心能力。
在AI时代,人的价值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积累或技能的重复,而在于如何将技术与人性结合,创造可持续的商业与社会价值。复旦-BI MBA项目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创新思维的管理者,帮助他们在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未来商业生态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鼓励同学们在AI赋能的同时,保持对人性、伦理与社会的深刻洞察,成为推动变革的领导者,而非被技术驱动的跟随者。
我们相信,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与机器竞争,而在于如何利用机器拓展人类的潜能。面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邀请每一位管理者重新思考:在技术主导的世界中,你的价值是什么? 这不仅是一个商业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