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与人文交汇,
技术与艺术共舞,
管理与创新齐飞,
新思想、新科技、新文化
于此同辉映,共璀璨。
2月16日下午,202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首次在政立院区隆重举行。从探索前沿新材料、筑梦航空新高度到钻研大脑奥秘、思考未来生产协同、创造美学新境界……顶尖科学家、先锋企业家和文化守护者共聚一堂,碰撞思想火花、点亮智慧光华,拓新领变,瞰见未来。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窦一凡教授主持论坛。
第一篇章
攀登前沿高峰,守护生命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发表《新质材料 启创未来》主题演讲。
她以三十载科研深耕,在国际上首创的月壤玄武岩纤维制备技术,让“月尘织锦”从科幻走入现实。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她领衔的聚酯循环再生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突破,为绿色科技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她通过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证明了真正的材料革命,始于对微观结构的深刻理解、成于对人类需求的精准回应。
演讲中,朱美芳院士阐述了沉浸式教育和学科交叉融合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作用,分享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经验。在纤维科学方面,她回顾了纤维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纺织到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强调了纤维技术在智能材料、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的巨大潜力。
中国商飞工程总师、C909飞机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商飞科技委常委陈勇发表《国产喷气客机关键技术与展望》主题演讲。
作为国产喷气客机技术领域的探路人,他俯身于图纸堆中寻找答案,在实验室的轰鸣声中反复验证,实现了我国首款喷气支线客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作为C909迭代升级和系列化发展的核心架构师,他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围-商业破局-生态构建”三级跳。C909系列累计交付量突破160架,安全运行突破50万小时,为超过1900万人次乘客搭建安全航线。
演讲中,陈勇先生介绍了国产商用飞机的战略意义与产业链带动效应,着重围绕国产喷气客机攻克失速、结冰技术难点,发展安全智驾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产喷气客机的技术发展路径和关键突破点,强调了安全性和经济性平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微观尺度的优化技术以优化飞机性能。
复旦大学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科研处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郁金泰发表《老了能否不糊涂?阿尔茨海默病120年抗争史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主题演讲。
作为国家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体系建设的核心专家,他主持制定了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循证预防国际指南。他突破性构建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体系,使AD风险评估窗口前移十五年,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记忆崩塌前获得干预机会,让"早诊早智"成为可能。他带领团队绘制出全球最完整的人类蛋白质组时空表达图谱,通过人工智能解析生命密码,为精准医疗开辟新维度。
演讲中,郁金泰教授介绍了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与治疗领域的前沿突破,详细阐述了新型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同时,他还详细回顾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历史,展示了整体防治体系的建设成果。
第二篇章
解码成功奥秘,赋能产业革命
《英伟达之道》作者、资深科技记者、前华尔街分析师金泰(Tae Kim)在线对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窦一凡教授,分享《英伟达之道》的创作与思考。
作为横跨金融与科技前沿的观察者,他亲历了从互联网泡沫到生成式AI的技术周期。通过三年实地调研,百余位亲历者的真实访谈,金泰先生以历史学训练与科技记者的复合视角,打磨出科技商业史的棱镜——英伟达这一硅谷最具启示性的增长样本。
对话中,金泰先生讲述了《英伟达之道》的创作历程,从金融与科技的多元化视角,分享了对英伟达成功模式的洞察,包括对英伟达CEO黄仁勋的领导风格,英伟达的技术优势、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以及未来在新领域的布局展望等。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发表《变革领导力:驱动中国市场成功的基石》主题演讲。
用百年做尺度,以生命为刻度。他是百年跨国医械企业的在华掌舵者,也是跨国企业高管中的创新实干家。他以前瞻性思维和创造力为职业经理人的使命,同时像创始人一般充满热情。他将“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和“合作共赢”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战略,坚信长期主义,坚信下一个中国速度一定在中国。
演讲中,张轶昊先生分享了多年耕耘医疗赛道的行业经验和GE医疗的转型历程,围绕变革领导力的多个要素,强调了无界创新、合作共赢理念,并进一步分析跨国医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之道。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科创企业家营校友杨跞发表《“机器”工人》主题演讲。
他是从复旦科创企业家营走出的杰出管理者,也是“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精神火种的传薪者。从机械设计工程师成长为国家智能机器人专项组专家,杨跞校友带领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不断完善协作机器人族谱,率先取得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同时,主导建设临港新片区首个机器人量产基地、国内首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孵化平台,打造长三角机器人创新生态圈。
演讲中,杨跞校友回顾了制造业的演进过程,指出了智能制造的两大研究方向。同时,他还介绍了机器人产业的对应性发展,分享了其中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从人机协同产业革新,智能制造生态圈布局等视角,进一步展望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篇章
创造无止境,领变新未来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首任院长,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发表《现代艺术的边界》主题演讲。
他是当代中国艺术界的精神领袖与跨界巨擘。深耕美术教育的同时,他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现代艺术理论研究、实验艺术、建筑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跨界才华。如今,他以哲人的深邃视角、贯通古今的文化视野以及独立的文化自觉,在笔墨山河间重建东方美学的精神灯塔,为当代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演讲中,潘公凯教授从古代先哲对艺术的定义切入,以“错构”概念分析艺术作品与常态生活的边界,在探讨“何为艺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享了对艺术教育终极命题的深度思考。
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新艺联主席黄豆豆发表《原创之舞》主题演讲。
18岁,他在春晚舞台上以《醉鼓》点燃了全民对舞蹈的热情;27岁,他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用《中国功夫》惊艳了全球56亿观众。从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颁奖典礼上首位表演中国古典舞的舞者,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秦始皇》中集编舞与独舞为一身的创作型舞者,他用源于中国的舞蹈语言证明了艺术无国界。如今,他身兼舞者、教师、编导、艺术总监和业内专家等多重身份,不断探索多舞种、多艺术形式与文化样态的融合,率领团队创造了一次次令人惊叹的艺术突破。
演讲中,黄豆豆先生分享了他多年来的艺术历程和艺术理念,通过详解舞蹈《保卫黄河》与《关山月》的创作过程和表演心得,探讨艺术家如何以舞蹈跨越语言与时空的界限。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发表《科创,加速前行》主题演讲。
他以管理教育家的远见锚定时代潮头,敏锐洞察到中国科创力量的管理断层与商学教育的使命变迁。作为创新道路上的战略领航者,他以非凡魄力将“无科创 无未来”铸成复旦管院的战略航标,引领学院迈向新的高度。他提出“22世纪校园畅想”的宏伟愿景,用12年的坚持将愿景建设成为现实:政立院区是一座承载“思想新策源、文化新地标、社区新生态、建筑新典范、教育新高地”的五“新”校园,更是一场重新定义“世界一流”的价值远征,为未来教育树立了标杆。
演讲中,陆雄文院长简要介绍了全球科技创新的进展,特别是在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突破。陆院长指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丰硕,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协同并进,科技革命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取得了深入进展,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球共识。面向未来,科技创新要继续深化并加速前行。中国科技创新应走向全球,招募全球人才,去全球市场进行产业化验证,促进全球各地技术水平提升,产业蓬勃发展。
站在瞰见未来2025新年论坛的思想高地,更立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的时空坐标。
2025年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论坛现场,陆雄文院长和嘉宾们共同揭晓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院庆标识!
▲论坛现场十分“火爆”,不仅座无虚席,更有不少热情观众在台阶上席地而坐,认真聆听嘉宾们的真知灼见。
▲作为现场“惊喜环节”,黄嘉奕同学的大提琴独奏《精灵之舞》获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全场共舞的“最优美瞬间”!
舞蹈家黄豆豆现场示范舞蹈手部动作“舞花”与“抱拳”,带领全场观众沉浸式感受舞蹈艺术之美,也为复旦管院送上真挚祝福。
四十载开智求真,
以笃行擘商科未来,
四十载拓新领变,
以灼见启时代先机!
我们追逐梦想,
更实现梦想。
我们瞰见未来,
更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