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离不开个人努力,还需要不断走向世界去探索,去交流,去积累,如此才能锻造出日益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以及领航每一阶段人生的远大格局。
那么,复旦-BI(挪威)MBA项目29班的同学们,是如何提升个人的国际化视野和格局?又是如何将之应用于职场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呢?
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中,这个班的58位同学来自各行各业,是耕耘着各自领域的专家。一开始,他们对彼此的特性充满好奇,后来他们逐渐发现彼此之间的共性。
“年龄相仿,工作和生活经历相似,诉求和想法也趋同”,王元华Yuanhua Wang同学如是说。复旦-BI(挪威)MBA项目就像一座桥梁,将这些共性连结在一起。因此,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相聚一起,同堂学习,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通过有效沟通与交流,迅速了解一个新的行业和技能。毫无疑问,这极大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理解力和适应力。
共性相吸,特性相长。周晓晨Josephine Zhou同学在采访中提到,在就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便是全面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作为HR的她,起先只是深耕于所在的领域,但通过在项目中与不同背景同学的交流,她接触到了包括财务、战略、创业等领域的学识。
在课堂内的学习交流中,同学们的文化和学识彼此渗透,一点点填充着各自的知识版图。
复旦-BI(挪威)MBA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国际思维,每位学生都有前往海外知名学府交流的机会,收获海外游学的体验,这对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起着极大作用。
当问起同学们关于海外游学的经历时,宋莹Judy Song同学提到了关于海外同学与本国同学的文化差异。国内同学对文化倾向于纵向理解,而海外同学倾向于横向理解,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深度与广度的交融和碰撞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每个同学在这个过程不断打破思维壁垒,不断改变对世界的认知。
除了丰富的海外选修课程,参加国内各类的学生活动中,也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中,“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那次《管理本垒打》的跨班活动,把棒球运动与企业管理的理念进行巧妙地结合,在沉浸式的学习场景里,同学们既了解了棒球这项运动,也学到了管理知识,更体验了一把纯正的棒球文化,寓教于乐中,自身的视野也以燎原之势不断拓宽。
常连虎Tiger Chang同学说,格局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第一门课便是Business Strategy。所谓战略,讲的也就是方向,而方向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战略性的思维将同学们推向更高的地方去看待问题,一种尽览世界的气魄也慢慢在酝酿。
课程的难度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正如项目教授Hanno Roberts在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课程里反复提到的“No Pain, No Gain”。当同学们每一次完成艰巨的课堂作业,或是在老师与同学前呈现一份凝结心血的创业作品时,都如同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蜕变。
这是一种突破、一种爆发,如果不曾去承担、去经历、去攀登,又如何去拥有更远大的格局,进而拥抱更美好的人生?
对于在职场拼搏多年的MBA学生,重温昔日的校园生活显得格外难得。当问起29班是怎样的一个班级时,“凝聚力强”是他们共同的答案。
从第一天上课,他们就开始筹划为这个班级设计一个专属的印记。最后,一句响亮的Slogan—— “We are Class29, We are family!”出现在精心设计的班服上,而班服,也巧妙地将每个同学们的名字融合在设计里。这份情谊,这份纪念,足以畅谈一生。
两年的MBA生涯里,同学们一起学习、工作、聚餐、玩游戏、徒步、旅行......在繁忙的日子里,制造出很多共同的快乐回忆。在那次年会中,台上的同学在唱着《We are the World》,台下的同学不约而同地打开手机闪光灯,制造出一片迷人的星海。这一幕,已然成为29班同学人生里的难忘片段。
“不要把工作放在生活与健康的对立面”,李路Eason Li同学如是说。经过两年MBA的洗礼,每位同学的视野和格局都有了很大改变。找到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找到了人生的重心所在,懂得如何掌控情绪,懂得如何规划时间,如此,才能更不遗余力地去奔赴自己的理想。
当问起在两年MBA学习之后,是否达到了自己当初的预期时,同学们的笑容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说刚开学时,有个环节是写信给两年后的自己,转眼间,两年的时间即将过去,当初对自己的期许,早已渗透在两年中的每一份收获里。
今年九月下旬,29班即将毕业,那场跨越国度前往BI挪威商学院的毕业典礼,将为他们的MBA生涯画上圆满句号。而他们,也将在更高的平台放飞梦想,成就自己的非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