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复旦-BI(挪威)MBA校友合唱团:愿你我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这是一个有些特别的合唱团。成员皆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校友,既有20多年前,项目初成立时的变化管理硕士CMP校友,也有刚入学的MBA在读新生,年龄跨度近30年。从2016年7月起,他们风雨兼程走到今天,团员们坚持几乎每周一次的合唱学习和排练,倾注满腔的热忱,只愿为“心灵流失的那份纯粹”充会儿电。

       这是一个关于缘分和快乐的温馨故事。因为快乐歌唱,合唱团成员们站上各种各样的舞台,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成立20周年庆典上的首秀,艳惊四座;在复旦管理学院首届国际文化节“挪威日”嘉年华活动开幕仪式上,挪威首相成为他们尊贵的听众;在挪威教育部长访华招待会上,他们以清丽悠扬的歌声助阵文化交流;在挪威王国宪法日暨国庆招待会上,他们献上特别的生日礼物《挪威国歌》……

       对MBA校友而言,每周抽出一个晚上的两个小时参加集体排练,无疑需要“排除万难”,但渐渐的,“快乐唱歌”成为了头等大事。大家对每周的排练有了莫名的期待,是为了那温暖融洽的氛围,是为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轻松,是为了工作和家庭外的一丝悠闲,也是单纯享受那份对音乐的执着……如此种种,都成为了合唱团坚定走下去的原因。

       因为快乐唱歌,“隔代”校友们得以互相了解、相互借鉴,这也彰显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The Best of Both”的理念。他们将一个“业余”的合唱团变成了一首似水年华里唱不完的歌,彼此也在音乐相伴的时光里永葆青春。

 

        邓小玉是合唱团里热情又亲切的“小玉姐”,喜爱美声唱法的她说话时语速也很快,抑扬顿挫的语调令听者为之一振。

       邓小玉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早期CMP的校友,毕业10多年后,却因为合唱团又重新“回家”。两年前,邓小玉退休了,闲不下来的她将校友合唱团作为了自己的“主业”。她说这不仅是发挥余热,也是珍藏一份似水年华的记忆。

       一如十多年前在复旦管院课堂上学到的那种拼搏和团队合作精神,邓小玉眼中的合唱团也秉承着这样的优良传统。在她看来,合唱团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线和音色,不同的声部交织出美妙的和声。”不少人初来合唱团时甚至是“五音不全”的,但在不间断的磨合与练习中,校友们的歌声达到了和谐与交融,校友情谊也更为炽热。

       这种默契也成为邓小玉对合唱团最深的感触。她还记得,合唱团刚成立不到一年就出征了“合之声”商学院合唱邀请赛,这是团队首次参加这类重要的正式比赛,临场出现了小意外,合唱戛然而止。“钢琴老师急中生智以一段solo完美救场,当他落下最后一个音符,我们歌声响起来了,丝毫没有差错。电光石火几秒钟,没有绝对默契是不可能实现的。”邓小玉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豪。

       绝对默契背后离不开辛勤的付出。邓小玉说,合唱团和公司管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为了同一个美好目标,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即便有成员因为不得已的原因缺席排练,其他人就会将老师讲课的录音、歌谱分享出来,声部长负责督促大家勤加练习,达到最佳状态。”

       和校友们在一起,也令邓小玉始终保持着年轻、积极的心态。作为最“大龄”的成员之一,每周一次的排练相聚成了她的特别期待:因为不仅能享受音乐乐趣,“小朋友”们也特别爱找小玉姐谈心。“我结交了不少忘年交,他们让我与时俱进,不会落伍。”

 

        在刘雯的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不忘初心”的意义,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她始终坚持活出真我风采。她学医出身,经历管理岗位、创业等多轮转型,人到中年又重新做回儿科医生,希望以丁丁中医儿童保健造福更多孩子。

       加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校友合唱团,为刘雯开辟了一个全新天地。每周雷打不动参加排练的她甚至会跟老板强调,排练期间关机两小时,保证“完全属于个人的时间”。

       刘雯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元老级学员。在当年的毕业典礼上,挪威奥斯陆BI挪威商学院校园氛围和当地民族歌曲都深深烙印在她脑海中。正是凭借对合唱的这份好感和记忆,当她偶然得知学弟学妹们成立了这样一个合唱团,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

       刘雯说,她一旦对某件事情做出承诺,就会排除万难实现。对唱歌也是如此,忙、出差都不在话下,她因此也拿了合唱团史上第一个“全勤奖”。“可能是我们得罪了雨神吧,每周排练下雨的几率特别大。”刘雯笑说。而不管刮风下雨,她都会准时出现在排练场。练习和演出对她而言,仿佛是插上歌声的翅膀重温自己的学习生涯,重温和同窗们一起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刘雯说,参加合唱团不是以演出为目的,但每一次登台,大家都会全力以赴。曾经有很多次演出都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二话不说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回家练习,一次次挑战“不可能”。令她倍感荣幸的是,合唱团还以唯一的表演嘉宾身份,在挪威首相到访复旦的招待会上用挪威语献唱了挪威经典民歌《索尔维格之歌》,不仅获得了首相的高度赞扬,合唱团也登上了挪威官方媒体报道。“这是圆了我毕业典礼时的梦啊。”刘雯感叹道。

       在刘雯看来,合唱团本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项目,有人负责联络演出,有人负责场地设备,有人负责宣传,有人负责综合保障,几代校友同心协力,每一次演出成功背后都是一次伟大的团队合作,也是MBA所学和管理经验的活学活用。她总结说:“合唱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教会我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只有团队配合默契才能诞生美妙的歌声,体现的是合作而非自我。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两年多少欢乐事,花落花开。”忆起校友合唱团难忘的两年经历,郭晓平提笔写下这句话。

       60后的郭晓平身上有着典型“理工男”标签。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工作起,他始终在IT领域深耕。和复旦-BI(挪威)MBA结缘,也是一个资深技术人员向管理层转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刚毕业时大家都会常常相聚,出差路过同学的城市,再忙也要抽空见一面,回复旦也是家常便饭。后来我们又建起了微信群,群里不时迸发的讨论乃至头脑风暴,总能勾起我在复旦求学的美好回忆。”郭晓平说。也是通过微信群,他得知合唱团成立,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成为“元老级”团员之一。

       郭晓平坦言,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唱歌最初只是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个梦,多少带着些玩票性质。但两年多以来的合唱团经历却带给他许多难以言说的美好回忆。“因为合唱团这个平台,一种神奇的缘分拉近了我们和母校、和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们之间的距离,和情趣相投的人相识相知,人生快意莫过于此。”

       其实,在合唱团成立之初,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由校友组成的业余团体会渐渐成长为中国和挪威在高等教育领域最大合作项目的知名校友组织,得到挪威BI商学院和挪威驻沪总领馆的认可和赞誉,也成为中挪友谊的一根小小纽带。“何其有幸,”郭晓平说。

       如今回想起来,让郭晓平特别难忘的不是一次次高规格、大场面的演出,而是每次排练中的点滴。比如为了保证每次排练,有不少同学下了班以后从上海各个角落飞奔而来,都来不及吃晚饭。这时总有热心同学准备好热乎乎的大饼油条,也有同学带来蛋糕、水果来给大家加餐。“就像小学生野餐会一样,我们在一起分享音乐,也分享着快乐。”

       如今,郭晓平从事智慧城市领域相关工作,工作中严谨、一丝不苟的他,在朋友圈里却热衷于晒合唱团的演出盛况。他坦言:“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有时一次完美的合唱演出带来的成就感更胜于工作。”这也带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回报,比如和年轻学弟学妹的相处让他更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公司里的90后也愿意和这位爱唱歌、爱分享的领导敞开心扉。

 

       乘着歌声的翅膀,复旦-BI(挪威)MBA项目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以合唱放飞心灵,缓解日常生活与工作压力,更是汇聚起几代校友的同窗情谊,让每个人找到日渐充盈的人生。

       “感恩能遇见大家”,“让我们一起唱遍全世界”,校友们交付热爱,交付真心,声声回响,凝聚成一首唱不完的歌。音乐无限,快乐也无限,愿合唱团的精神和校友情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