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Eva所在的外企突然裁员,撤掉了一整个部门。从还没过试用期的新员工到部门老总,上上下下十来号人,连同车间里的几十名工人,全得走人。
这个已经存在十个年头的部门,近年效益不佳。有人说是股东大会做出了解散的决定。但无论如何,对于在这家拥有员工资历动辄10年以上的老牌外企而言,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上一次这样大规模的裁员,还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那时候。
被解散部门的员工大多是30岁到40岁之间的80后中坚力量,上有老下有小,充当着家庭里的经济支柱。而55岁的部门老总更是就业市场中最尴尬的那群人——提早退休影响生活质量,继续工作却机会稀缺。
早在去年初,“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的传言就曾甚嚣尘上,仿佛让焦虑的我们一眼看到了残酷的未来。“中层”、“中产”、“中年”——这“三中”标签,你都被贴上了吗?
你中年危机了没?
去年猎聘发布了《2017年职场人“春跳”意向报告》,其中特别针对跳槽意愿强烈的30-40岁职场人春节开工一个月后的跳槽意向。该报告显示,这个年龄段的职场人士中,35-40岁的人跳槽意愿更为迫切。
然而35岁恰恰是职场的分水岭,超过40岁就更难跳槽。君不见大多数中层职位招聘条件都注明“年龄低于35周岁”这一条,基层工作更是强调“30周岁以下”。创业型公司就更不必说了,大体是90后的天下。
年轻人薪资要求低,虽然缺乏经验,但胜在年轻,肯吃苦,能熬夜,可以快速成长。然而40岁上下的你,职位和工资却是高不成低不就,勉强够还房贷并维持体面生活,但一遇到家中长辈生病,小孩没人管,就加重了经济负担并身心疲惫。
于是,你开始怀疑做过的人生选择,害怕职位被新人取代,担心HR正在酝酿哪天突然干掉你……中年危机不期而至。
职场一直在变
职场上的“中层管理”,生活中的“中产阶级”,年龄上的“中年人”,这“三中”里面,年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谁都会老。这年头,90后已经抱着保温杯,被小学生称作“叔叔”和“阿姨”了,80后更是自称“34岁老来得子”、“1988年的中年女子”。
而生活的阶层又是直接和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挂钩的。所以,我们唯一还有可能做些改变的,就只剩下职场上的跨越和提高,甚至有可能由此跨越阶层。当然了,想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不过,成年人的字典里,本就没有“容易”二字。所谓的“稳定”,根本就不存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认清现状
找到危机感的根源,重新给自己定位。分析自己到底想要改变什么,然后去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
设置新目标
这里的目标,不仅仅指的是工作。
比如,你冷落曾经的梦想已经多久了?
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头疼的阶段,为什么不能回过头来看看呢?
也许你想过要在海边买一座房子,也许想学一门外语,或者画画,做点慈善,重回校园……这些你之前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做的事情,也许现在正是启动的最佳时机。
而且无数实例证明,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曾经的梦想进行到底,往往也能无心插柳柳成荫,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但仅就经济层面而言,以下这些具体的建议可能对你更加实用:
- 升职
如果压力来自于工作环境和收入等客观因素,那就主动申请或者通过跳槽来实现升职加薪,努力改变现状。但如果压力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那就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态来改善,比如调整生活习惯,参加社交活动等等。
- 创业
厌倦了打工的身份,不如把企业变成自己的事业,或者努力做到企业合伙人的位置。
但是创业前一定要想清楚:这绝非一条坦途,没有定位和方向,缺乏冒险精神和勇气,很可能会沦为竹篮打水一场空。
- 培训
除了升职和创业,你还可以选择成为行业的专家型人才。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经验丰富的职场中坚力量提供了一条知识变现的便捷路径。只要你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善于分享,完全可以在网上开课,做线下培训,将知识变现。
- 投资
不妨从繁复的职场中抽身,用你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投资新生商业模式,让年轻创业者代你探索行业前端。
学学那些大公司,比如腾讯、阿里——为什么在扩张的过程中,由凡事自己做,而转变为直接收购别的公司?因为自己什么都做,肯定做不好,而选择和行业内的强者合作,则更容易变得强大。
当然,以上所有建议都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那么及时学习新鲜事物,自我充电,也能预防未富先老。学习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人到中年”这道坎,反而给了愿意进取的中年人新的翻身机会。与其把中年当作危机,不如积极拥抱,并就此计划如何迎接可能到来的挑战。
照顾好中年的自己,没什么好羞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