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控制力。如果你志在成为企业家、领导者,或者是准备扩大组织规模,势必要成为连接更多、成就更多的那个人。而在此之前,发掘自己乃是必经之路。
不贬不捧,看领导力之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总是机遇与挑战共存,越来越多像扎克伯格这样的青年力量,从专业型人才,迅速蜕变为大型企业的领导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他这样实现华丽转身。在资本投资史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公司成功上市后,创始人因不善处理专业以外的事务,导致转型不畅,或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反观那些总是向前一步的精英们,都在有意或无意中,因领导力而利己利他。
在中国同样如此,管理者们大多面临“火线速成”的挑战。他们可能是科研精英、可能是销售冠军,临危受命时仍然要应对人事、管理等“非专业性”事务挑战。面对不断被提及,甚至有些神话的领导力。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女士这样定义:超越管理学理论,极尽可能地成就更多。
领导力无法速成,但取之有道
在职业生涯中,获得领导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生、校友来说,在人生某个阶段,因一个恰逢其时的选择,体悟到领导力的重要性,或者说感受到原来这就是领导力,无疑是一段令人欣喜的转变之旅。而这,也只是对于勇敢者的众多褒奖之一。
<马春燕: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意识到与卓越者同行的重要>
复旦-BI(挪威)MBA项目26班
很多中高层管理者在担任leader之前,已是本行业的精英,但是“独善其身”也是优秀者们的一个“通病”。现供职于汇丰银行,担任高级安全系统服务经理一职的马春燕也不例外。在入学后,马春燕接触到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并成为其中一员。在此之前,她对于融入群体,是有些顾虑的。外界看来是不合群,对于独行者来说,则是担心受到限制。此后的团队训练,是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一环,马春燕自己定义为:跟着卓越的脚步,才会更加卓越。
<张勐:复旦-BI(挪威)MBA系统化课程的学习,让管理工作更高效>
复旦-BI(挪威)MBA项目12班
现任上海朗股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张勐,当初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同事推荐,选择来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习。作为一个管理者,仅精通一个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对张勐来说,在项目的两年时间,能够更全面地学习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商业等课程,切身帮助了管理者在制定计划和和决策时更全局化的思考,从而做出相对可靠的决策,同时在管理和协调团队时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郎庆宇:从科研到管理,MBA课程成为 “转型”助力军>
复旦-BI(挪威)MBA项目26班
从科研到管理,体会过的人都知道有多痛。科研出身的郎庆宇,本科至博士都在复旦大学就读生物专业,目前他正在诺华研发有限公司负责对外合作工作。与科研工作“专注眼前事”不同,管理工作需要“面面俱到”,思维转变并非朝夕能成,假若没有外力作用,仅依靠自己领悟学习,很难顺畅地实现这种转变。复旦-BI(挪威)MBA项目系统化的商务管理和设置均衡的课程恰好满足郎庆宇的这一需求,特别是“战略技术和创新管理”这门课程,理论学习和组员讨论相结合,郎庆宇的顺畅转型,就是最好的证明。
<周舜:复旦-BI(挪威)MBA项目理论结合实践,将职业道路走宽>
复旦-BI(挪威)MBA项目14班
周舜是在2010年进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现任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财务专业的她,有十余年咨询工作背景,因对拓宽职场之路的需要,她选择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在国药控股需要负责340家公司业务运营,从顾问到实际操作,公司预算、运营策略、子公司合并,无疑都是挑战。当时刚上完Corporate Finance课程,周舜将课上学到的理论模型,根据公司情况制作出一套新的评估体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项目课程理论结合实践,“现学现卖”的学习模式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领导力,即是“推己及人”
其实,最好的领导力,始于发掘你坚信之事,用中国一句古语叫“推己及人”。当你激励自己时获得灵感,反过来也能使别人获得灵感和力量,这就是领导力最重要的部分。在复旦-BI(挪威)MBA为期两年的学业中,外界看是理论学习、视野升级、人脉扩展。其实对于诸位亲历者来说,激励自己、启迪他人的经验最为珍贵。被“领导力”驱动的他们,真的知道共赢不是一句空谈。
To Be A Leader
1.命运偏爱勇者(Fortune favors the bold)
2.反馈是一种礼物(Feedback is a gift)
3.以身作则(Nothing is other’s problem)
4.向前一步(Lean In)
* 桑德伯格女士关于领导力的四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