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在职场到了一定阶段往往会触碰到“天花板”。是止步不前,停留在人生“舒适区”,还是勇于纵身一跃、成功转型?每一次的选择,不仅需要明确的人生规划,更需要有很强的驱动力以及平和的心态。
为了帮助职场经理人更好地进行职业发展,复旦-BI(挪威)MBA项目特别邀请到四位校友,他们分别从外企工作的经历、创业的经历出发,和大家分享了处于职业十字路口的取舍之道。
校友分享:
拓展人生的宽度,实现自我价值
方芳 复旦-BI(挪威)MBA21班
能盛(中国)公司临床总监
到了30多岁的年龄,大家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往上”的职业路径会越来越多,同时也会面对更多选择。然而,自己的路要怎么走?我认为要做到三点:1、看清自己想要什么;2、做出选择,是否愿意牺牲;3、接受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看清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很多人毕生在思考的问题。20岁时,我想要幸福和快乐。但在职场打拼了几年后,我发现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幸福和快乐不能成为人生目标,而是自己每天的感受。后来,我又将“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定为自己的目标,但发现这也不是目标,这只是人生的“跳板”,实现后,我真正想做什么呢?
后来,我在纸上不停的写自己想要得到的目标,然后不断延伸,大概写了二三十个,才逐渐接近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自己。每一种选择都会有遗憾,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看重什么、想要什么。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去承受选择产生的风险,因为绝对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的思维不能禁锢在局限的领域里。只有不断拓宽人生的宽度,将人生、职业连接在一起,追寻生命的深度,生根发展,最后才会在某个领域实现自我的价值。
借力MBA,开启从外企到创业的职业新生涯
石庆年 复旦-BI(挪威)MBA12班
Automan车联网创始人、CEO
我是2009年到2011年就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12班的。在读MBA之前,我做了11年的销售,收入也比较可观。但就在工作第11年时,我感到,继续这份工作已经不足以打动我了。于是,开始思考是跳槽,还是去创业。一开始,我只是做业务的,并不懂管理。两年MBA的学习之后,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临近毕业时,我决定正式辞职创业。
创业是很艰难的,会遇到各种麻烦的问题。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发展,今年我将业务进行了分化,分别成立了爱吧和车轮贷两家公司。
从纯粹的业务人员到成立自己的公司,是MBA课程拓宽了我的能力,传授了我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MBA课程,我学会从商业角度洞见市场背后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将新技术运用到传统行业中,找到了新的机会。
如今,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品牌不断涌现,替代了老品牌。消费方式不断升级,但仍然“普品多,精品少”。85后的消费者更关注自身感觉和体验,不再禁锢于传统,这也是新品牌产生的绝好机会。在这样变化莫测的商业社会里,正是在MBA课堂上,我们可以学到经典的方法和工具,提升自己在经营和决策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动,是成功最重要的方式
窦玉梅 复旦-BI(挪威)MBA16班
上海创畴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读书的时候,我正好在外企担任总经理。但我一直认为,人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活出精彩。后来,我跳出了原先很熟悉的环境,开始做数字营销的解决方案,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从职业经理人转换到创业者,是一个残酷的转变。我是属于准备不那么充分的创业人,只能将自己逼成全能型选手,占据有利资源。
其实,外企职场人在占据资源方面是处于劣势的。别人愿意和你合作,看重的是你所在的平台胜于你个人,我们没有办法获取真正的资源。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更要注重积累资源,交到诚挚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对你的创业和人生都特别重要。只有至交才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无私的帮助你。
每个创业者都要有活在未来的心态,要给自己有多种准备。在创业道路上,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每一次努力,都是自己对未来的准备。行动,是成功最重要的方式。所有的伟大都源于行动。
圆桌讨论:
主持人:
陆唯一 复旦-BI(挪威)MBA12班
麦修斯集团市场总监,《职场蚂蚁》公众号联合发起人
作为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我认为,在职业生涯中,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如何做选择呢?
- 懂得职业和工作的不同。并不是所有拿工资的工作,都能成为“职业”。只有在工作中积累足够的资源,并且被行业所认可,这样的工作才能成为“职业”。
- 每一次职业选择,都决定了我们在未来十年里的人生轨迹。职业期分为:培育期、摸索期、成长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三十岁之前是选择方向;三十岁决定了能否做的“精”;四十岁决定了能够做到什么位置;五十岁则决定了如何度过退休生活。
- 兴趣不一定能够成为职业。能力、兴趣和外部环境,三者结合一体,才能让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如果不能,可以将能力和兴趣结合,外部环境其次。所有的工作都是为生活负责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金字塔最顶端,要学会拥有平和心态,不被情绪所摆动。
嘉宾问答:
问题一:外企和民营企业,如何选择?
石庆年:离开外企是因为到了“天花板”。事情做太久,已经享受不到其中的乐趣,所以我选择了创业。虽然,外界普遍认为,外企平均收入高于民企。但现在民企里,中高层收入是高于外企的。同时,现在大品牌影响力在不断弱化,小品牌在不断上升,蚕食大企业某一块的市场。
方芳:我曾跳槽到民企里工作,但只经历了短短7个月就又回到了外企。我还是很适合在外企工作。这与企业文化、价值观有关。民企和外企在企业氛围、决策过程等方面,差别特别大。虽然外企发展,总体没有过去那么强劲,但还是要从个人感受出发,考虑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再做出选择。
窦玉梅:我有个好朋友做展会行业,去年从外企引进了一位近60岁的职业经理人。他这个年龄可以从外企退休了,但他跳到民企后,感到自己能够完善自身价值。如今,民企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实现民企和外企的互补。虽然,在职场不会事事都开心,但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价值是不同的。
问题二:如何进行创业准备,少走弯路?
窦玉梅: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不同,职业经理人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经历。如何把握好自己呢?如果准备创业,就要将自己的生活财务处理好。如果能不影响生活日常,就可以充满自信的投入创业中。同时,要积累并掌握资源,结交到能够肝胆相照的朋友等。这三点是创业的准备。
方芳: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创业,我觉得内部和外部因素相结合,除了资源、人脉,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驱动力,帮助自己的想法成为现实。
石庆年:很多职业经理人即使在上班,也是怀着创业的心态。现在没有大锅饭,每个人都像在创业一样去创新和拼搏的工作,这才是在职场能稳定发展的保障。
问题三:如何选择MBA课程?出国读,还是在国内读好?
石庆年:从成本上看,肯定在国内读好。如今,全球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上海,全世界的机会都在中国,这里有最快速发展的市场。MBA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如果目前工作收入丰厚、前景很好,就不值得放弃工作去读MBA。
方芳:如今,中国是最热的经济体。出国深造,人脉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机会成本都是要考虑的问题。MBA能够帮助自己打开一扇门,将商业知识系统化,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格局,让自己了解不同行业,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窦玉梅:对我来说,国际合作的MBA项目是首选。另外,校友资源特别重要。经理人在企业中拼的是商业价值观和职业上升通道。一个企业,想有条不紊地在“商业大海”上航行,就需要每个人在岗位上发挥作用。MBA教育往往是在培养“船长”,懂得了“商海”运行的规则,才能发挥的游刃有余,向着正确的方向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