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不学习,无未来:让知识流动起来

编者按:

如今,知识型企业迅速崛起,对员工独创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面临困境时的复原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将员工的知识转化成价值,让知识能够在公司、供应商和客户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流动体系?对此,8月2日的复旦-BI(挪威)MBA公开课暨项目说明会特别邀请到人气教授Hanno Roberts,为大家精彩解读“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之道。

 

嘉宾演讲

Hanno Roberts 教授

研究领域:知识管理、组织管理、管理会计

 

时间管理与课堂融入

今天我讲授的主题,也是将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课堂上所讨论的内容。在正式进入课堂讨论之前,同学们一般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提前分组讨论。之后,再在课堂上开展进一步交流。

这样的课前准备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也有不小的挑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同学们往往都有自己的生活,在参加MBA课程之后,个人的家庭生活、朋友聚会可能会在时间上和上课冲突。这也需要同学们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让自己的老板、家人和孩子能够理解并支持自己。第二,当你开始准备读MBA时,就要融入一个新的团队,需要和许多新面孔进行交流。虽然你们彼此之间比较陌生,但我仍然希望你们能够争取更多的机会在一起“同吃同学习”,增进彼此的了解,这一点在整个项目学习期间特别重要。因为我们所提倡的就是团队合作,而并非考试成绩。特别是在我的课堂,我认为,孤独的人是失败的人。在这里,大家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职场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与人沟通交流、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离开岗位的“舒适圈”

回到今天的主题——“知识型企业应如何管理”。在知识型企业中,管理者们所面对并带领的是一群才华横溢、特别有独立想法的人。管理这样一群人虽然困难,但并不等于不可能,管理者要将员工知识转化为价值。

管理知识型团队,需要管理者们在思维上有所调整,改变员工KPI考核形式,让这些才华横溢的员工离开固有岗位的“舒适圈”,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单一任务,变成主动联接外部资源,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同时还要让他们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中。想实现未来,就要永远都不会被“圈”在舒适的范围内。

知识如同流水,只有通过传递和联接,像小河一样流动起来,才能够更好的创造价值。在知识型企业中,管理者要懂得如何让知识型人才和其他团队、部门联接起来,在智慧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创造新的财富。同时,管理者们也需要制定标准和规则,对团队进行约束和规范。

 

打破传统企业内部的层级

在传统的以财务管理为导向的公司,往往有着鲜明的等级之分。每一个人都处在自己的“盒子”里,完成本职工作。而在“网络的交互式管理型”公司,员工们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主动联络到其他部门、团队的资源,以实现自己的创新目标。这时,团队内部将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财务管理型公司所遇到的问题在于,维度过于单一,员工往往在完成工作、获得一定的奖励提升后就得到了满足。而在“网络的交互式管理”公司,一个人能够联合其他团队,甚至其他部门资源,实现自己的想法,将知识转化成价值,并达到创新,这才是自己的成就。这时,员工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工作任务,而是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调动各种资源,来实现知识的价值。

因此,管理知识型公司,就需要让知识“流动起来”,发挥员工联接资源的能力。同时,管理者们要做好引导和规范,将联接团队、资源的能力作为考核的新标准,而不再将人才固定在一个岗位上,被动接受任务。

 

校友分享

遇见BI-Fudan MBA,一次“门当户对”的邂逅

 

MBA22 詹杭

中国联通 国际创业中心总监

 

为什么选择MBA?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答案。回顾职业历程,当我们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时,往往会问:这样的机会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成长?我能学到什么?这代表了一个人对自我增值的诉求。

到了职场中段,我们在面对新职业时可能会更现实:这样的机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们不妨用投资的角度考虑:我一直认为,投资在自己身上才是最值得的投资。

我之所以会选择复旦-BI(挪威)MBA项目,这与我的报考前准备有关。我在决定来复旦之前,已经通过一些复旦的校友对MBA项目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优势在于:首先,它是自主招生。在我看来,联考仍然不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非联考项目更看重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针对选择全日制还是脱产这个问题,这就要考虑到毕业后的职业走向和机会成本的问题。如果毕业时遇到经济大环境恶劣,重新求职也是一种风险和挑战,而在职读书的话心态会自如一些。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入学时同学平均都有10年左右工作经验,都是很资深的职业经理人,是可以很对等的交流想法、互换资源的,这也是MBA课程意义之一。

在项目的两年学习会给同学们在晋升或者跳槽方面更强的竞争力,同时会提供给同学们庞大的人脉资源。这样的资源的确可以用“门当户对”来形容。

 

请带着“空杯”心态来学习

 

MBA21 陈梓薇

灏瓴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商务拓展副总裁

 

首先,我想告诉同学们,在这两年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空杯”的心态。无论你是从哪个行业来,也无论你有多久的行业经验,之前的工作经验有多强,一定要保持这样的心态来学习,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有深度地思考问题。

如果你的心态是“满”的,或者“半满”的,你将不能分辨课堂案例中真正的收获。你将缺乏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缺乏一种在别人身上看到优点的能力,而这最终损失最大的是你自己。

在项目的学习,会把自己“打回”原形。比如,在Hanno老师的课上,你可能为了一个案例分析会连续几周吃不好、睡不好,把自己“搭”在案例分析上。和同学们讨论案例的过程也是非常激烈的。这个过程会有冲突、有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看清同学身上的优点。这样的经历会帮助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更强的实力接受不同人带来的更大挑战。

通过两年学习,我们会系统了解到一个公司的组织架构,如何调动公司各部门的资源,怎样更高效地完成工作。通过每一次和同学们进行案例讨论,不断磨合,对自己情商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同时,这里的课程也会让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有质的提升。如今,我从一个经理能够做到VP,MBA带给我的“全局观”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