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宏
本特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6至2008年就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6班
学习就像一次次升级,特别对于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来说,学习的目标可以快速达成,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车快到嘉定时,阴沉多日的天空突然明朗,透出几缕久违的阳光。绿荫环绕的本特勒总部大楼紧靠厂房,建筑及内部装修秉承德国实用而简约的风格。
施宏的办公室简洁大气,会客区的墙上有一块白板,采访期间他习惯性地在板上用图表进一步阐述内容。施宏虽是工科出身,相对于机器,他更愿与人打交道。如今已是本特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再三表示自己的沟通和管理技巧大多源于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习。
而他从MBA学习中所获得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科男”
1991年,施宏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工作,从最基础的车间技术员做起。“我所在的热处理车间由于电耗高,需要在夜间进行生产。整整四年日夜颠倒的夜班生活,如今想来却觉得非常充实。”旁人眼里无比辛苦的工作,却令刚毕业的施宏体会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在生产的第一线他学到了很多,也为后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延锋工作几年后,个性乐观、开朗,更喜欢与人打交道的施宏遇到一个转型的机会。“当时公司计划从内部选拔一批销售人员,由于我有技术背景,对产品的流程工艺比较熟悉,有幸被选中了。”一个整天与机器打交道的技术人员,转型成为面对客户、处理各种关系的销售人员,对谁都是一大挑战。年轻的施宏对新的工作岗位充满了激情,凭借这份激情与出色的学习能力,他很快适应并完成了一定的客户积累。“时至今日,我一直强调对待工作要有激情,特别是作为团队的领导。一个有激情的领导,会感染下属,激发出员工自身的潜力,从而带活整个团队。”
1998年跳槽进入外企后,施宏凭借良好的个人素质及勤奋刻苦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区域销售经理逐渐升为销售总监。2006年,已有十多年工作经验,正计划通过进修充实自己的施宏,在同事的推荐下接触到复旦-BI(挪威)MBA项目。“当时的公司里有个同事是我们上一届班级的校友,她向我推荐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我仔细研究下来觉得这个项目的课程安排等方面都很理想,满足了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需求。”
从当初的“工科男”逐渐转变为根基扎实的“营销帅才”。施宏既有“工科男”的严密逻辑,又有营销所需的应变及沟通能力。而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习,无疑为他的事业发展增添了关键的助力。
对复旦所学如数家珍
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施宏谈起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两年学习,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都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提到第一门课程“项目管理”时,他起身取了一支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一张图表。“这是Gantt-Chart(甘特图),在进入复旦学习前,我们在项目管理时也常常会用到这类表格。但Jessen教授详细分析、深入解析了这个图表的价值,并向我们演示如何灵活运用。如今,我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来管理项目。”管理工具人人会用,可经过高手点拨与自我摸索还是不同的。有足够实战经验的施宏,能够马上将MBA课堂上的知识活学活用,自然是受益良多。
在施宏眼里,复旦管理学院的陆雄文院长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人。“在他的市场营销课上,气氛总是很活跃。我们要与来自挪威、美国、新加坡、韩国等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讨论。这令我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后来与世界各地的分公司进行沟通、协调,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除此之外,陆院长教授的4P营销理论也令施宏印象深刻: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这是营销的基本策略组合。“陆院长由浅入深地解释这些基本理论,结合丰富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施宏1998年便进入外企,一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打交道,对于企业内部文化背景及观念的冲突深有体会,也因此在MBA的课堂上收获了“惊喜”。“当时那门课叫Manag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Value Systems,是一位外籍女教授,她重点讲的正是如何处理公司员工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从这门课上施宏学到了提高对不同文化感知能力的方法,也把握了站在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的诀窍。当他后来需要与四、五个不同国家的分公司及经销商进行协调,共同推进项目的进程时,这些知识都助了他一臂之力。
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财务知识当然是不可或缺的。施宏通过两年的学习,将自己的财务基础打得更为扎实,并且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商业案例,通过案例了解财务计划对公司制定战略的重大意义。学习就像一次次升级,特别对于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来说,学习的目标可以快速达成,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时至今日我还能马上讲出自己在复旦学到的知识点及具体课程,这些已经被运用在我平时的工作中,成为我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为准备这次采访,施宏在采访提纲的每个问题下详细列了自己的观点及思路,多年如一日的严谨踏实由此可见一斑。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2009年,施宏就职的埃姆康技术有限公司遇到了兼并(原阿文美驰汽车排气系统并入佛吉亚)。刚刚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有些懵,但很快调整好状态,并承担起两家公司合并重组的艰巨任务。“当时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将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具体操作公司兼并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与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沟通,甚至安抚他们。”因为有强大的知识做支撑,施宏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任务”。
但也是在这时,佛吉亚向施宏抛来了橄榄枝,再三考虑后他决定跳槽。“当时,佛吉亚非常诚恳地挽留我,表示有更合适的位置给我。虽然正处经济危机,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相信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不管市场如何变幻总能找到施展自身才华的平台。
2010年施宏进入本特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并于2015年升任为董事长。2016年本特勒(中国)的销售额将达50多亿人民币,并计划在2020年达到150亿。“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不好,但我们这个行业依然保持着每年3-4%的增长幅度。作为领导者,我觉得公司需要有一个美好的愿景,然后制定好战略和具体的执行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
作为一家有着140年汽车行业历史的老牌德国企业,本特勒除了宝马、奔驰等这类传统客户,国内的自主品牌也逐渐成为他们的重要客户。“我在今年北京车展上看到许多国内汽车品牌,无论从设计还是技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已占到国内汽车轻型车市场总量的51%,相信这些数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未来的信心需要建立在充足准备的基础上,为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施宏认为应该从“人、机、物、料、环”这几个方面降低成本,尽可能地完成本土化,不断提升竞争力。
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施宏没有任何胆怯。他相信只要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刻苦努力的工作态度、主人翁般的责任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机会。“还是那句话,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具备乐观、勤奋、激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采访结束时,施宏再次向复旦-BI(挪威)MBA项目表达了感谢,并特别提到了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十个字伴随着他一路走到今天,也将继续伴随他写下更多的人生精彩。
《鲲鹏变》校友系列报道介绍:
庄子《逍遥游》曰:“北冥有鱼,其名曰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意为鲲鱼化为大鹏展翅,飞上青天。《鲲鹏变》系列报道采访的均是位于企业高层领导的复旦-BI(挪威)MBA项目校友,他们眼界宽阔、思想深邃、气魄宏大。鲲化为鹏,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和能力,毕业后实现自我提升和蜕变的过程。
2016年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成立20周年庆,二十年的发展进步,一以贯之的卓越追求,助力校友职业发展,搭建卓越交流和资源整合的平台。校友们的努力和成就,是后来者在职业生涯中提升的重要启发,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
校友自述:
周易中有一段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许多企业都会遇到困境。越是困难的时期,越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工作。并且要努力充实自己,迎接更好的机会。不妨考虑充电,令自身具备更好的实力。
作为领导,我会很看重一个人有没有足够的责任感,这些可以从一个人的工作经历等细节中有所体现。一个企业需要具备战略思维、主人翁精神的员工,这些软实力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不要只在乎硬实力,文化与理念对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