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枫
GE可再生能源集团陆上风电大中华区总裁
2000至2002年就读复旦-BI(挪威)MBA早期变化管理硕士项目(CMP)5班
从技术人员到如今做管理,在复旦-BI(挪威)MBA的学习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GE的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比起市中心,这里多了一份从容和稳重,恰如GE的气质。
李枫,技术出身,身上有着与GE十分贴合的气质。他说自己个性内向,接受采访时却滔滔不绝地谈了一个半小时;他说自己不做职业规划,在GE一干就是二十年。如今已是GE可再生能源集团陆上风电大中华区总裁的李枫,坦言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习经历为自己打下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
从“作业被退回”到论文获奖
李枫是在1996年进入GE的,最初是一名工程师。谈到为何选择就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他说:“当时有个同事做了一番研究,觉得复旦-BI(挪威)MBA项目很不错就推荐给了我。”这个决定似乎很随意,但李枫就是这样性格的人,他不太爱做具体的职业规划,因为“我一向觉得职业道路是无法规划的,一方面需要自身具备足够的实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好的机遇,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实力,即使坐到了某个位置也不会长久;如果没有机遇,与其怀才不遇,不如踏实地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也许是因为技术出身,李枫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打磨自己,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机遇。
天性“随意”的李枫在刚入学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时候,却遭遇了一个“下马威”:“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第一次交作业,他的作业居然被教授退了回来。“我入学时已经有了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自然而然地会运用在工作中被印证为可行的操作模式。作业被退回后我逐渐明白,老师是希望从报告中体现我们对理论课程的掌握情况,也就是不能完全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方法来完成。”李枫觉得这对理论体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一定的工作和管理经验后再去读MBA,能将工作中所累积的零散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建立一个系统的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拓宽一个人的思想体系,这对我的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是基本功。”他还表示许多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抱着固有的成功经验不放,失去进一步吸收知识的包容度。“我去学习MBA课程,也是给自己一个兼听则明的途径,有机会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士那里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从而进行自我反思,避免固守自封。”
虽然第一次交作业受了打击,李枫和两位同学一同完成的毕业论文却获得了那一届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最佳论文”奖。“当时我们三人组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论文,先是选择了合适的领域,三人做了细致的分工并针对性地进行考察。我们将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既不是纯粹的理论化,也没有完全凭借固有的工作经验。当学校通知我们作为论文小组代表去奥斯陆时,只是把它当成一次愉快的毕业旅行。当然,能够获得了这个奖对我们是非常大的肯定。”在李枫办公桌后方的陈列柜上,至今还摆放着由BI挪威商学院颁发的“最佳论文奖”的奖盘。那是对他学习时光最好的总结和纪念。
一个由厚至薄、由薄至厚的过程
李枫的职业道路,按他自己的理解是一个“由厚至薄,由薄至厚”的过程。
大学毕业后直到1996年进入GE之前,李枫曾先后在四家公司任职,都做着技术对口的工作。对于这一阶段,他认为自己是在积累工作经验和阅历,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把之前学校里的理论转化为可行的宝贵经验。这些低调而扎实的行动令他由一个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成为实力日渐显露的专业人士。
1996年至2004年,李枫一直在GE照明公司负责技术管理工作。正是在此期间,他进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就读。虽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但如今的他已由技术转换为管理工作,非常清楚迎接机遇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学习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领域的知识,将日渐厚实的工作经验与实践案例转化为精炼的理论体系,正是李枫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任务。
2004年,李枫被调入GE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这对他无疑是一大挑战和机遇。谈到这一阶段,李枫特别提起了围棋中“定式”这一概念:“围棋除了开局和收官会有一些定式,在中盘是无法套用定式的。因为过程往往千变万化,需要棋手随时调整并根据各种可能性推算出不同的策略。职场也是一样,面对机遇和选择需要不时的调整,没有什么定式可以套用。”
当年在复旦读MBA时,就有人劝李枫往业务方面转型,没想到从2014年起他真的开始负责业务工作。“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过程。前面将实际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经过精炼而变‘薄’;后面运用自己的理论体系将实践与经验相结合,获得了能力上的提升。如果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没有新的提高,这对于职业生涯是非常危险的。”
同样的,从复旦毕业之后,李枫也一直在揣摩领导力之道。他认为,要让团队有稳定性,就要令下属有所得,能够从领导者身上获得成长。“GE本身有许多培训课程,可以让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作为领导者本身也需要不断提高,如同下围棋要在布局的过程中不断调整。”
未来的一切取决于“智慧”
GE风能业务于2004年在中国建厂并开始生产第一台1.5兆瓦风机,如今GE陆上风机全球装机超过3万台,达到50GW。李枫对中国的市场非常有信心,“GE会从不同的层面,从客户的角度,从风电运营商角度,更好地管理他们的风电资产,并与部件制造商展开合作。”同时他认为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够更好地帮助产业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在美国和欧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实都离不开政策和国家导向的支持。只有把这些清洁能源更好地利用起来,转换成真正的生产力,才能把产业链打通,才会保证整个风电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李枫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一行字“当智慧遇上机器”说:“机器指的就是传统的硬件,智慧则是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GE作为老牌的工业技术企业,如今也正积极朝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成为数字化的企业。但在转型过程中,技术肯定是立足之本。在如今的市场上,先要解决的是高效能,也就是提高发电率。”如今GE不断地推陈出新,希望达到的结果是:当需要用电时,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就能产生满足需求的电力,同时尽量减少浪费。
其中牵涉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更好地预估资产。“风机的发电与风速密切相关,风来了才能发电,而且只有当风速达到一定的值才会带动风机发电,也就是确保发出的电力要大于损耗。这里面包含一个预估的问题,GE在这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和数据积累。此外,如何确保风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提高效率。这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在李枫看来,这种协调如同一个公司内的各个部门,百花齐放并不一定能带来最好的结果,很多时候需要某些部门放弃自身利益,为全局作出牺牲。这其中就包含了智慧 ,也就是GE提倡的“当智慧遇上机器”:智慧地运用机器,运用大数据分析能力进行合理布局、合理推算,这又与下围棋时运用到的理念相通。“我们希望成为值得客户信赖的风电专家,同时又是客户买得起的奢侈品,自身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身为企业高管,李枫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可是他依然会关注复旦的各类活动,希望能抽时间回母校看看。他笃信踏实与勤奋,才能带领一个人走得更远;他更感谢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经历,让他有机会看到自己当初的潜力、如今的成就。面向未来,他将祝福送给母校,将激励留给自己。
《鲲鹏变》校友系列报道介绍:
庄子《逍遥游》曰:“北冥有鱼,其名曰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意为鲲鱼化为大鹏展翅,飞上青天。《鲲鹏变》系列报道采访的均是位于企业高层领导的复旦-BI(挪威)MBA项目校友,他们眼界宽阔、思想深邃、气魄宏大。鲲化为鹏,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和能力,毕业后实现自我提升和蜕变的过程。
2016年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成立20周年庆,二十年的发展进步,一以贯之的卓越追求,助力校友职业发展,搭建卓越交流和资源整合的平台。校友们的努力和成就,是后来者在职业生涯中提升的重要启发,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
校友自述:
身居高位,在遵守职场原则的同时也要把握自身的原则。有时候,迫于上司的压力或碍于同事的情面,很容易失去个人的原则。这时一定要提醒自己,有了第一次的逾越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失去原则的后果是个人无法承受的,所以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在职场中非常重要。
在管理团队时,要尽量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话说起来容易,一开始往往会不放心。如果不能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下属就没有成长和进步的空间,也很难留住人才。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