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球经济唱衰,可喜的是中国的GDP仍然保持着7%的增长速度,不过有识之士曾指出,随着“成本上涨”“资源紧缩”等多种因素,中国企业的生产转型都是迫在眉睫的——制造业是世界经济之本,但是过度依靠制造业,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继续走下去的路线。创新一直是企业的目标,在现有的价值和资源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捕捉新的商业机会,这些只会被富有远见及抱负的管理者收入囊中。2015年10月13日,在复旦-BI (挪威) MBA项目举行的公开课活动中,来自项目的教授Thomas Casas与大家分享了“企业内外部创业与新财富创造“的话题。
嘉宾演讲
Prof. Thomas Casas
复旦-BI(挪威)MBA项目
传统企业创新之路
谷歌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广告;大家耳熟能详的苹果公司,自2001年设计出IPOD产品,2007年1月IPHONE横空出世,一系列的产品都是高科技的凝结,每年递交近200个专利申请。短短几年,苹果帝国凭借创新技术,地位有目共睹。
但传统企业的转型,犹如“让大象跑起来”,那么如何通过人才管理帮助公司转型呢?
企业家Muhmanned Yunnus评价道,有一类人才的眼界并不局限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想到最多的是如何改变世界,或以周围的人因为自己而活的更有质量为己任。这类人才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模式,也许这类企业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利润,但也必须不能造成亏损,而一旦探索出优秀的模式,那么财富是井喷式的。
这就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重要特质——远见。在如今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企业需要不断鉴定什么是好的商业机会,稍有迟疑,机遇则稍纵即逝。在传统的商业策略制定时,人们往往等计划或产品完成95%之后才实施行动,但是如今已经很难有上佳的市场表现。当下的市场发展太快,当你发现不对时再改产品改包装,市场已经饱和。最佳的方案则是,当你觉得一个想法50%是正确时,就可以采取行动,而客户和消费者会告诉你,在实施的过程中哪里可以同时改进。
校友分享
金星
派克汉尼汾流体传动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销售经理
跳过职业颈瓶,实现人生突破
上周我刚刚结束了在奥斯陆的必修课,在挪威待了10天,那里真是自然与人类的完美相处。想读MBA是因为两年前,职业生涯遇到瓶颈,我每天都很迷惑,不知道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走。正巧遇到一个老同学,当时他即将从复旦-BI(挪威)MBA项目毕业。听了他的分享,我又辗转找到项目主任徐老师,他给了我很多忠恳的意见。没有太多顾虑,我选择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选择的原因不外乎:
1.复旦的品牌,这是毋庸置疑的;
2.项目的课程时间效率比较高,一个月一门课,适合我们这类工作和生活都需要平衡的人;
3.项目自主安排的考试,更关注考生的综合素质,无需在应试上花费太多时间;
4.课程设计非常综合,让我们可以全局了解,而不局限在某个特定的领域;
如今临近毕业,总结下我的四点收获:
1. 知识的获得,读MBA不是紧盯着拿文凭或者混人脉,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教授都非常严谨,我在入学前就耳闻教授们的严格,而真正接触后才发觉,教授们真的是既严格又亲切;
2. 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同学间的分享非常宝贵,我们的同学中90%以上来自外企,平均年龄是35岁,平均的从业经验是11年,平均管理经验是5年,这使得交流的效率就非常好;
3. 复旦带来的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来自复旦-BI(挪威)MBA项目,还有管院以及复旦大学本身的,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有,帮助我们扩大社交圈;
4. 让我重温了校园时光,我戒了烟,重拾了运动和阅读的习惯。
李沐宇
诺华制药(中国)产品组合经理 药品开发部
帮我实现职业生涯的跳跃
未读MBA之前,我的工作经验局限在两家小公司;一个是一间100人规模的新药研发团队;另一个团队只有两个人——我们购买了哈佛的一个项目,然后大部分外包给别的公司,我们负责管理及财务。在和大型外企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对大型外资药企的架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庞大的机器是如何有条不紊的工作呢?我想改变,但是当时的通道和出路非常狭窄,我想,读MBA是我改变职业生涯的必选路径。
为了选择好的课程,我也旁听了很多项目说明会,毋庸置疑,复旦-BI(挪威)MBA项目是其中最具有国际化气质的项目,课程设计之灵活,兼顾宏观与专业课程,而且同学们的阅历和职业领域质量之高,都是我强烈想要企及的。如今,我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跳跃,如愿以偿完成了职业身份的转换。
千言万语,我只想说——当你有了改变的想法,就一定要当机立断,赶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