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唯一,Jason Lu,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就读于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十二班。现任科诺华麦修斯亚太区业务发展总监。
近年来,MBA备受追捧,关于MBA价值问题更是引起热议,众说纷纭。复旦-BI (挪威)MBA项目已有16年丰富的办学经验以及强大的校友网络,每一位校友都有关于MBA学习价值的切身经验,特别是networking的效应与别人分享。复旦-BI(挪威)MBA12班的陆唯一校友在两年的学习生活和丰富的学生活动中积极的投入,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箴言。
陆唯一目前就职于麦修斯Matthews国际集团,负责大中国区的市场部工作,现如今的这份事业正是他从复旦-BI(挪威)MBA项目毕业后开始的。2009年他开始了MBA的学习生活,两年的学习生涯使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更好的融合;2011年5月毕业后,他即尝试寻找新的平台和空间,力图改变职业发展轨迹;三个月后他便离开了工作近8年的老东家,来到目前的公司,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习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转变中的重要一步。
丰富的履历,加上辛勤学习的磨砺,陆唯一对于MBA有着十分独到的理解。他认为MBA有两大特点,这也是吸引广大中高端白领群体竞相投入的原因。
一是,MBA的课程系统地把一套较为完整的公司管理和运作体系知识(结合案例)传授给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让他们能逐步掌握和了解公司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公司人,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和管理岗位的提升,单一的工作技能已经不能成为职业发展的驱动力,如何能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来实现公司的管理和运作变得尤为重要,这也决定了在职业上能否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成为某一个部门的骨干或主管后,势必在未来的工作中会越来越多涉及跨部门的沟通、合作和协调,甚至是将来担任更高层的领导职能。所以如果能够综合掌握这样一套系统性的管理知识和理论,并能借鉴各种案例,最终结合实践经验,必然对今后的职位提升和职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二是,MBA学习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实践性表现在MBA的课程知识主要是结合案例来进行吸收和消化;互动性则表现在MBA学习的过程并非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向性的学习和交流。来自各国、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就自己的经验、对知识的认识、对案例的理解进行开放式的沟通。过程间不在于寻找谁的想法是最佳答案,而在于培养大家养成一个多样性、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接受来自各方的观点,并融会贯通,为己所用。这个习惯在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模式下是很难学习到,而这个习惯又恰恰在今后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谈到networking,陆唯一深有感触。他说:“我认为networking是MBA学习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其作用绝不亚于单纯的课程本身设计。一个人的成功有两大因素:一是自身的能力和技能;二是机遇,机遇就是有机会,还要能遇到,这包括资源、信息、贵人等等。所以MBA的课程本身对于第一大因素产生了重大提升作用,其networking的价值则恰恰对应了第二大因素。所谓‘人以类聚’,复旦-BI(挪威)MBA项目给了志同道合、有相同工作、学习经验和背景的一群伙伴以平台,依托这个平台,项目校友搭建起彼此间的联系和沟通,更是知识、信息、智慧、资源的沟通、交流和分享。”
陆唯一不无欣喜地谈到,在学习期间,他便充分利用了这个宽广的平台,使自己MBA的学习物善其用。在学习期间,他担任聚贤荟副秘书长一职,同时也是MBA12班的班长,在自己借助项目成长的同时,他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配合项目为同学创造networking的平台。在聚贤荟的活动中,他积极策划项目年会,参与新生交流会以及校友会等活动,同时也用心发展各个行业俱乐部。担任班长期间,他更是尽心尽责为使班级同学有更多的机会结识、交流,不辞辛苦地举办班级聚会、郊游以及北欧毕业旅行等。从分享交流到游山玩水,在服务大家的同时,陆唯一自身也深感受益匪浅,一方面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在各种活动中,总能得到来自校友和同学的很多新鲜信息;另外一方面则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活动,尤其是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陆唯一所在班的家属们也借此熟识起来,毕业后的不少班级聚会则是由太太们发起的,不愧为贤内助!
在工作和学习双重重压下,陆唯一如何还有精力和时间去积极参与并组织各项活动呢?他说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MBA项目的品牌凝聚力,这让你觉得你是其中的一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去积极参与和响应学校的各种活动。二、MBA活动的交流性和互动性,可以结识更多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三、重缘分和同学情,MBA的课程和学习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踏上工作岗位后最重要、甚至是为数不多的学习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今后不再去深造的话,那MBA学习中结识的这些同学可能也是这辈子中最后认识的‘同学’了。大家都说,最真诚的情谊就是同学情,因为这种情谊是不带有任何企图、任何利益、任何动机的,所以很难得很宝贵。积极参与活动,也是保持和发展这样一份情谊的好途径。”
热心的陆唯一还向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校友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networking的经验,提出了极具参考性的建议。
其一,去掉“趋利”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此“利”并非狭义的物质,而是广义的泛指: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对自己有好处或益处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逐利心态,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会本能的考虑和评估这件事对我有用吗、有意思吗、感兴趣吗,然后再去决定是否参与。而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人知道今时今刻我们遇到的人和事,会在未来的某天给予我们帮助和借鉴。在对待networking的参与问题上,要更多抱着去投入、交流和分享的心态,不要过多衡量对自己的好处。事实上好处是潜移默化积累的,是未必能在当下即可兑现的影响力。
其二,去掉“行为惰性”,培养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同学们往往会因为很多情况,工作出差、紧急开会、家庭需要等各种理由,使得自己一次次地与很多networking机会擦肩而过。而一旦这样的次数多了后,反而会习惯性地去保持自己的行为。所以,为了打破这样的行为惰性,要给自己一个量化的目标,比如要求自己每年参与3次以上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参与3次以上行业讲座;与同学、校友等私底下聚会2次以上等。当习惯了这些networking活动成为自己生活状态中的一部分时,就会习惯参与了。
傲美达CEO Jon Frank在接受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关于MBA学位价值的采访时说道:“一个MBA学位的真正价值在于你在接受教育的这段期间所认识的人和建立的人脉关系。这些人将是你这一辈子遇到的最智慧的人。” 复旦-BI(挪威)MBA项目正是认识到MBA学习中networking的价值之大,让两年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这两年间的课堂上,而是让这份价值无限延伸,让智慧的人们共创美好人生!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办公室
《MBA Networking的价值》校友系列报道介绍:
复旦-BI(挪威)MBA项目所招收的学生作为中坚力量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汇聚如同优质资源的汇合,为思想传播与资讯流通搭建了一个畅通便捷的平台。为了使MBA学生获得更好的平台氛围和更多交流机会,复旦-BI(挪威)MBA项目也为学生和校友提供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如成立“聚贤荟”学生组织,定期举行沙龙和跨班交流活动,学生不仅参加活动,更可以融入各项活动的筹办与实施中去,以获得更多的价值。在整个参与、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networking的价值发挥出了巨大的效应。
本系列报道将以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校友为采访对象,围绕“MBA学习的价值”突出networking在其中的影响,报道他们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对networking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