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新闻晨报-感恩15年:责任与爱心在这里传承

报道媒体:新闻晨报

报道版面:《新闻晨报》2011年6月2日-C13《人才》

《新闻晨报》电子版:https://www.fdsm.fudan.edu.cn/fdrs/jump?link=!!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1-06/02/node_78!@htm

 

感恩15年:责任与爱心在这里传承

复旦-BI(挪威)MBA项目莘莘学子谈收获

2011年6月2日   C13:C13-人才·专题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复旦-BI(挪威)MBA项目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BI挪威管理学院(现改名为挪威商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职业经理人。 2011年6月,复旦-BI(挪威)MBA项目迎来了自己的15周年庆,此时,这个项目的校友和学生已经超过1700余人。

    根据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招生要求,入选这个项目的学生首先必须为“跨国企业或外向型企业、担任中层以上职位的管理人员,拥有学士学位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专科学历十年以上工作经验”,而且还需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该项目对自身的定位。

    项目课程本身即根据经理人由中层向高层发展阶段所需综合提升其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的需求而精准设计,注重培养经理人战略思维能力,系统整合跨职能理论知识,综合提升团队领导能力。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方式符合“国际化”的目标;以强调小组合作的互动型案例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沟通和交流问题;而其下设的“聚贤荟”作为一个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更是方便了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人际网络的建设。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MBA职业经理人培训自然对“全球化”概念有着极高的要求。复旦-BI(挪威)MBA项目旨在为中外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它们的联合使得项目具有“先天”的国际化背景。项目中的外籍老师的比例占到了总数的2/3,外籍学生和绝大多数学生拥有跨国企业工作背景也创造了国际化的交流环境。最近三年针对项目学生的统计也表明,就读于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生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年龄和平均工作年限分别为33.5岁和10.8年,所有学生中拥有外资企业背景的学生比例达到89%。

人性化的课程设置

    LVMH时装部中国区总裁张津1998年就选择了复旦-BI(挪威)合作项目。复旦和BI优秀的师资让他印象深刻,“欧洲的教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回归校园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达给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与每个学生发生思想碰撞,这样每次案例讨论都能碰撞出火花。项目的课程设置涵盖项目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财务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当今的管理者或者职业经理人必修的课程。”

    毕业于2007年的MBA5班李梦华校友获得班级最佳学生奖,她在自己的学习心得中写道:“项目的教学由挪威方和复旦方共同提供,全英文教学能够让我马上学以致用。”她还专门提到,“历时两年的15个模块课程覆盖了管理知识的核心领域,每个模块集中4天授课,这样的课程设计使我们这些在职者能够在这几天之中专心投入学习。申请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是测试阅读和写作能力;面试则更像是在公司开会。对于平时没有时间准备考试的人来说,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考核方法是很人性化的。”

    通用磨坊(中国)有限公司人事总监陆志勇校友在谈到2002-2004年攻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最大的收获时表示:“MBA的课程取决于你投入多少身心进去。”比如在上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时,他都会去跟公司的营销、供应链人士一起探讨,当课程完成,也就相当于把公司的流程全部梳理了一遍。他认为,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去了解公司,“我还学习到了一种更科学的思考模式”。

多元化的交流机会

    在国际化的环境里,MBA国际化是一种趋势,中外商学院在国际化环境中的合作是重要的一环。很多学生看中这一点,在这里希望接受中西方的管理理念;另外一方面,学生们也希望在一个英文的环境里去表达自己。而复旦-BI(挪威)MBA项目可以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在这两所学校的跨文化学习机会,还为学生提供去其他国家深造交流的机会。

    复旦-BI(挪威)MBA9班的李智在参加这个项目后,有幸作为国际交换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UCLA Anderson Business  School)学习。 3个月的学习生活让他意识到“美国的MBA教育在传道解惑的同时,更是注重培养一个心智健全,情商智商和谐发展的人”。在积累管理知识的同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美国社会,深刻感触美国对创新之关注”。

    另一位前往美国交流的学生是MBA10班的张佳裔,他在雷鸟商学院——这个坐落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拥有着沙漠和仙人掌的神奇土地上待了8个月。“教授很有激情,乐意与学生分享;同学很有热情,乐于一起交流,国外的交流学习,收获很多。这是我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习的增值部分吧。”

    复旦-BI(挪威)MBA项目依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海外游学机会,给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开阔的视野对事业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学生的融合

    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国际学生比例有13-15%,这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出生于芬兰的Jaana M. Haartveit年轻时曾在英国求学,之后她又去了挪威并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和语言学双学位。当代中国的崛起让她看到了这个国家潜藏的机会,复旦-BI(挪威)项目这个植根于中国环境的国际化项目让Jaana十分兴奋:“我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事业,了解和融入这里的文化,同时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作为一名外国学生,复旦-BI(挪威)MBA对Jaana的影响不单单在于扩大视野、感受文化的冲击,“它直接导致我决定定居中国”。 Jaana表示,“我决定要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5.12汶川大地震后,在Jaana和她朋友们的努力下,芬兰公司以及在中国的芬兰联合会为600名学生建了一所乡村小学,“这是我到中国来以后最大的成就”。

    而来自德国的学生Oliver Riess是一名负责技术工作的工程师,他被公司指派到中国担任产品主管后,深深感到商业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在妻子和朋友的推荐下,Oliver通过了笔试面试,成为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生,“在这个项目中,来自BI和复旦的老师分别为老师总人数的2/3和1/3。东西方的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两者各有所长,这样的学习模式为同学们提供了吸收知识的不同途径,高度融合的文化给这里的学生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国际视野”。此外,复旦还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们分别配置“合作教师”,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适应环境、了解中国国情。

聚贤荟里的爱心

    自2005年11月25日成立之日起,聚贤荟“聚才四海,贤达齐修,荟萃复旦”的精神就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为同学们创造各种快捷有效的交流互动渠道”是这个同学会的宗旨。五年多时间里,聚贤荟组织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跨班活动,如系列论坛讲座、年会、校友会、运动会、各类公益活动等,新老同学相聚一堂,不同思想有了相互碰撞的机会。这不仅能为同学们信息共享提供方便,也能为聚贤荟这个集体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思想。

    “聚贤荟”作为复旦-BI(挪威)MBA项目参与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直把“公益慈善”作为项目学生和校友活动的一个永恒话题。长期以来,聚贤荟的同学们用默默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社会公益的支持,于不经意间坚持着对自己的要求。

    从2005年11月起至今,聚贤荟发起的慈善捐款活动达18次,共有超过800人次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公益慈善活动,比如:捐赠拍品、参加竞拍、参与捐款、投身公益活动等。到目前为止,聚贤荟公益部已经筹得善款206,039,90元,悉数用于资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生成长基金、宁夏西吉助学项目、关爱嘉定行知学校农民工子女项目、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等。


项目特色

中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的典范

    复旦-BI(挪威)MBA项目90%的学生来自跨国企业或外向型企业,担任中层以上职位,人均拥有10年左右的职业经验。项目开办15年来,每年有超过50%的新招学生由校友推荐,反映出项目很高的学生满意度。

    复旦-BI(挪威)MBA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由两校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资深教授担任主讲;加以国际化的学生群体,充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并为学生提供深入、广泛国际交流的机会。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校之一,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在项目学习期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国外合作大学选派资深教师,以互动型案例教学为主,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实践及学生的相互经验分享,并充分将管理理论与跨国企业实践相结合,以丰富的理论构架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价值

    复旦-BI(挪威)MBA项目采用模块式教学,每个月集中四天授课(含周末两天)。所有课程结束后,学生须将课程中学到知识整合,分析实际项目案例,完成一篇小组项目论文。

    项目课程融合中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理念,帮助职业经理人深刻领悟变化的世界,全面讲授处理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职业经理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效控制和发展企业的能力。尤其对于风云变幻的中国市场,项目课程注重与企业运营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的管理课程教育,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培养管理实践型、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

    复旦大学管理学教育的积淀,以及与国外一流商学院的合作,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目前,复旦-BI(挪威)MBA项目开设的课程包含战略思维能力培养课程、跨职能实战课程和领导力提升课程,这3类课程模块涵盖了“企业战略管理及全球商业方针”、“项目与变化管理”、“财务会计”、“组织管理”、“领导学”、“创新与创业”、“运营管理”等在内的11门核心课程,同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等6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

申请与招生

    复旦-BI(挪威)MBA项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通过对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完成"从本土到全球,从成功到卓越"的转变。项目全年接受报名,采取自主招生方式,不参加全国MBA联考,自主招生形式包括英文笔试和面试。其中英语入学考试含写作和客观题。每年招收的两个班级分别于6月、12月开学。

    申请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条件包括:1)拥有学士学位及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大专学历及十年以上工作经验;2)有管理工作经验;3)拥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4)积极上进、成熟自信。在线报名请点击:http://app.fdsm.org.cn/biapponline/default.aspx

    欢迎你通过以下方式深入了解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与项目主任面对面咨询;试听课程(大约1.5小时);咨询聚贤荟学生大使;参加项目的学生或校友活动。

联系方式:

电话:86-21-55664776 or 86-21- 55664779 

项目网站:http://www.fdsm.fudan.edu.cn/nw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