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I-Fudan CMP4赵丽
赵丽,1999年至2001年就读于复旦大学-BI挪威管理学院“变化管理”硕士项目四班,现在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任质量运营保证高级总监。
赵丽校友兴趣广泛,已考取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而赵丽校友的女儿于2004年考取复旦大学数学系,2006年申请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就读统计及经济双学士,2009年考取哈佛大学攻读统计硕士。在问及如何培养出优秀儿女的经验时,赵丽校友倾囊相授。
很多同事认为我孩子教育的比较成功,希望能分享一些经验。我是个文笔很差的人,写东西是我最头疼的事。但想想孩子教育问题确实很重要,就应承了下来。成功其实谈不上,但经验教训还是有一些,我这里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
先说些大话,其实也是为人父母必须持有的态度:作为父母一定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菲尔普斯的妈妈戴比说:“教育这个球,永远要被踢回到家长手里”,菲尔普斯是个多动症患者,是她妈妈的努力付出才使他有今天的成绩。我们中国人常说:“子不教父之过”,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孩子身上,孩子将來就会花多少时间在你身上。我们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全托付给家中老人及老师。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孩子的问题都源于从小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教育。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经历及成长环境造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决定生养孩子就要承担起教育责任,教育孩子同其他事情一样也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做父母的不能既希望孩子成长的好,又想自己不费力,天上掉馅饼的事是没有的!总之要想孩子成长地好,父母必须付出很多心血!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1、要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孩子小时候,父母就是上帝。在孩子眼里父母很高大,父母的争吵对他们来说很恐怖,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事。父母争吵时孩子会感到非常恐惧害怕,丧失安全感。父母总吵架家庭中的孩子如何能安心学习,有些会有不良行为表现,严重的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为了孩子,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和睦相处。
2、要有统一的教育模式避免孩子困惑
现在大部分家庭每个孩子要面对6个成年人,这些成年人对孩子的要求不尽一致,造成孩子不知道正确的行为准则,不知道该听谁的,会感到困惑,使他们迷失了方向,严重的导致心理疾病。要求的不一致也使孩子有空子可钻。总之成人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对孩子成长带来很大弊端,最好能统一,不能统一就分工管理各尽其责来避免标准不一致所带来的问题。
3、身教胜于言教,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
任何改变孩子行为的措施,都需要首先改变父母自己的行为模式。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正直诚实有爱心,希望孩子乐观耐压等,我们父母首先要能做到这样为人处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格;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爱学习,父母就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同孩子共同成长。
我是生完孩子后去读研究生。进了公司后也在不断学习新技术,期间还完成了复旦大学MBA学业,之后我又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并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英国国际职业讲师/深海领导学绿带教练等资格证书。我喜欢学习看书,在我的影响下,我小孩也很喜欢学习,学习很自觉、很努力。
有人会说“我知道父母的责任,我们也是很负责任的父母,可是我不知怎么做更好”,下面我就谈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体会:
1、早期投入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孩子6周岁之前的养育最为重要,中国人也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紧,其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感(影响到将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的意志力、孩子的主动性都是6周岁之前形成的,为此德国的母亲一般有了孩子后都会辞职在家专职带孩子,等孩子10岁左右再出去工作。
很庆幸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投入了很大精力养育及陪伴孩子,生好孩子后我休息了一年,边带孩子边复习考研。3年全职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能自由支配,孩子的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我来完成的。研究生毕业孩子已4周岁了,我们来到了上海,孩子的爷爷奶奶很重视饮食营养及身体健康,孩子很小就开始吃补脑的黑芝麻及核桃,虽然孩子有抵触(不喜欢吃),但我们让她坚持到了高中毕业。同时我也花很多时间在智力开发上,买了很多书,陪她一起看,一起做游戏。记忆中比较好的有“半小时妈妈”,日本公文系列的几十本书等。由于幼儿阶段包括小学期间的投入,孩子已基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小学毕业后我们就没再管过学习了。后来她考入了华师大二附中,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为哈佛大学统计系研究生。
2、要对孩子的要求延迟满足或适当不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有个糖果试验:“让那些4岁的孩子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如果等到他回来,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如果你不愿等,只能拿一块,但立刻可以拿到”。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耐心等待的儿童中学毕业后,在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处理人际关系、能面对挫折、积极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等心理品质方面,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儿童。目前有些少年犯就是因为原来在家有求必应,他们想要什么就必须马上得到什么,使他们没有耐心等待,没有能力忍受,到了社会别人不可能像家人那样满足他们,他们缺乏忍耐力,易冲动,重者甚至触犯法律。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要懂得延迟满足或适当不满足,培养他们的克制力及意志力。
3、不要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
孩子小时候有些能力是在生活体验(如自己穿衣、系鞋带、干家务等等亲自动手的事)及玩耍(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能锻炼智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团体合作精神)中获得的,因此父母要放手和鼓励孩子做些他们可以做的事,让他们有体验与成长的机会。现在的家长由于自己工作很忙时间紧张,原本孩子慢慢可以做得事情也没有耐心等孩子自己做好,都自己代劳了;或又我们太宝贝自己的孩子,怕他们受伤,很多玩耍及活动都被我们禁止了。因此现代父母一不小心就剥夺了孩子对生活的体验及成长机会。
前面谈到的只是生活上的自由空间和体验,更易被我们家长忽视的是精神上的自由空间和成长。我们生怕孩子走弯路、挨批评,什么事都替孩子计划和安排好,特别是些能干的父母,甚至帮孩子预防和解决问题,因此孩子什么都不用想,什么决定都不用做,只要学习好就够了。当今大学生中得忧郁症的越来越多,这应该也是一个原因。小时候什么都不用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到了大学才开始思考作决定,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社会,想不清楚未来目标,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加上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很多人感到困惑和压力,想不通就忧郁了,想通了就成长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成长在某种意义上是痛苦的蜕变,所有的成长都要付出代价,但是不能因为有痛苦和代价就放弃成长,克服困难之后才更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面对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不要怕孩子磕碰,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安排好,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痛苦孩子就无法成长。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走过一段弯路,是只注意了生活上学习上独立能力的训练,但忽视了精神独立的训练,因此孩子在复旦读书时也遇到过一些困难。后来通过学习心理学,使我明白成长只有经历痛苦的挫折才能获得,不想经历痛苦,逃避困难就永远无法成长。挫折使她和我都有很大的成长,也使我深刻理解了马斯洛的理论!我们孩子上大学之前太顺利了,没有受过挫折,没有经历什么痛苦,也就没有体验到心智的成长,面对问题和挫折就显得彷徨和不知所措。但孩子最终还是要独立面对各种挑战的,我们不可能包揽一切因而做父母的可以放手些,孩子可能会碰些壁,但也因此而尽快地成长。
4、责任心培养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不会自杀的,因为他不会只考虑自己如何摆脱痛苦,他会考虑父母及家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会做出出格的事,因为他会替别人考虑;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即使是一份他不喜欢的工作他也会做好,因为他要为公司负责,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非常重要。责任心首先来自于孝心,教导孩子回报我们给予的爱,跟我们爱他同样的重要,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怎么样来爱我们。我赞同从小就要求孩子做家务,这是孩子对家所承担的责任,也是培养孩子勤劳好习惯和学会关爱父母的具体办法。孩子大点时就应该主动和孩子谈谈自己工作的情况,让孩子们了解大人们工作的辛苦。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是从小对孩子要有要求,可以简单的从要求他们做家务开始,要求他们记住父母长辈们的生日,要有爱心,其实这些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都有要求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你从不要求孩子他就不懂得爱与回报,更无从谈起责任心了。
我的二外甥原来在家什么家务也不做,他到上海来读研究生后每个周末到我家来,我教会他炒菜烧饭,现在只要他来了炒菜烧饭刷碗都是他的事。学会了就不觉得难了,学会了眼里就有活了,自己动手做了就能体谅到别人劳作时的辛苦,也就能懂得关爱别人了。一年后他放假回自己家时家人都说他变了个人,主动为家人做饭,没事就陪家人聊天,知道关心家人了,家人都为他特别高兴!我对女儿也是从小就要求她做家务,小的时候就是个小“操心”。现在放假一回家我们就吃现成饭,每周都要和我们通电话,网上几乎每天和她爸爸聊天嘱咐我们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她在美国去我朋友家做客时,也忙着帮忙做事,眼里有活,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她。而我的大外甥的父母正好相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