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复旦与耶鲁

龚向群

注:本文原载于19991130复旦大学校刊

耶鲁大学是美国的老牌名校,尤以人文科学的骄人成绩享誉世界。

复旦大学是中国的老牌名校,传统的人文学科亦实力雄厚。

于是,有留学耶鲁归来的复旦学者,在新出的书中表示了这样的认同感:"复旦是中国的耶鲁。"

复旦真是中国的耶鲁吗?复旦当然还不能与耶鲁相提并论。耶鲁今年建校300年,而复旦才建校96年,300年的建树肯定要比96年的建树辉煌得多。耶鲁出过电报发明者莫斯,回旋加速器发明者劳伦斯,美国总统塔尔夫脱、福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耶鲁的英语、法语、比较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在最近的全美教学质量评比中均名列第一;耶鲁的艺术专门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建筑学院,也都跻身美国大学前列。复旦学者把复旦比作中国的耶鲁,不过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复旦人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的愿望而已。

复旦不是耶鲁,但复旦与耶鲁确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复旦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学习耶鲁的长处,两校的精神联系,源于复旦尊基人李登辉、医学院创办人颜福庆的办学实践。

这两位老校长,均是耶鲁大学的校友,李登辉1899年获文学士学位,颜福庆190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他们先后学成归国,一个在上海主持私立复旦大学,一个在上海创办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留学耶鲁的背景,自然而然影响他们把耶鲁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和人文精神引入自己的教育实践。耶鲁注重培养学生严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由精神,李登辉为复旦确立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正暗合耶鲁的这一特色。耶鲁倡导师生从人文精神出发,多方面服务社会,受母校"服务精神"的感召,李登辉培养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颜福庆培养了"不计功利,为人群服务"的医学院品格。医学院的校训"正谊明道",虽然是取材董仲舒的名句"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富有中国特色,但细品一下,也暗合耶鲁的"服务精神"。耶鲁大学有"教授治校"的传统,李登辉效仿耶鲁的民主作风,一度成立以教授为主的行政院,决议复旦重大事项,包括300元以上的支出也要经行政院讨论。颜福庆身为一校之长,惜才爱才,延揽与依靠名师名家办医学院,结果创造了一个记录:建国初,汇集到医学院的一级教授竟有16名之多(复旦仅6)

1915年,耶鲁大学第一个特许复旦公学时期的优秀毕业生直插该校本科二年级就读,此事当年被《申报》称为"留学界之异彩"。正因为有耶鲁大学(还有加里福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对复旦学子的认可,李登辉才充满信心地在1917年将复旦升格为大学。

耶鲁早期培养的中国留学生,比较知名的还有詹天佑、马寅初、晏阳初。但分别建设了中国两所重要大学而成为教育家的,仍要数李登辉与颜福庆。活着的时候,李登辉校长常会眉飞色舞地谈及他在耶鲁求学的经历,这种精神上的联系一直到他病逝。耶鲁也密切关注着自己的知名校友,校方每隔一、两年会集中发布去世知名校友的讣告,并将他们的事迹载入《年鉴》。1949年的耶鲁年鉴里,就登载着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的讣告与事迹。

颜福庆生前,与耶鲁校友艾德华·胡美一起,在长沙创建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即今天的湖南医科大学)。资助的一方为湖南地方政府,另一方就是著名的耶鲁校友组织--雅礼协会。在雅礼协会成立100周年之际,耶鲁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温本月率团访华,特地选择长沙,举行象征中美友善的雅礼协会成立100周年纪念仪式。莱温校长还精心安排在北京、上海、香港等校友贡献较大的城市访问,来彰显耶鲁与中国共同建立的教育事业和学术成果,展示其国际化风采。

有意味的是,与耶鲁大学有着精神联系的两所中国大学因发展需要而合二为一了,我想,原复旦与原上医大的融合基础,是否也与早年学耶鲁而风格近的渊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