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相辉堂--永恒的纪念

张勇坚
注:本文原载于1986年复旦大学校刊

站在相辉堂前,就会思念起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已故校长。马相伯创立了复旦,李登辉建设了复旦,相辉堂是对他们永恒的纪念。

抗战时,复旦分重庆、上海两部。重庆部1941年改为国立大学,由李登辉的学生章益任校长。1945年抗战胜利,次年重庆、上海两部合并为国立大学。李登辉先生从1912年出任复旦校长以来,一心办校,为复旦操劳了一生,贡献了一生。章益为了让老师安度晚年,向各地校友募集了三十余两黄金作为老校长的颐养金。李老校长知道后坚决拒绝。后经协商,决定扩大募捐,用这笔钱修建登辉堂。

登辉堂是在第一宿舍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1920年李校长募捐在江湾建造校舍,1922年春基本建成,其中就有第一学生宿舍。第一学生宿舍是相当精美的建筑,为二层楼房,有房间97间,可住同学249位,价值银元四万五千元。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炸成平地。

一九四七年初夏,登辉堂在废墟上展现新容。七月五日,李校长在这里作了最后一次讲演。他深情又满怀希望地对复旦人说:你们现在穿的是学士制服,“你们穿过了以后,应当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应当从此对国家有所贡献”,一个大学毕业生,“应当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牺牲”,“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更是你们的责任”。这是四十年前老校长对复旦人的希望和要求。

登辉堂落成以后,一直是全校师生集会的场所。据不完全的统计,仅在解放后来登辉堂做报告的国际知名人物,就先后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法国总统德斯坦、法国共产党总书记马歇、美国总统里根等。

在“文化大革命”中,登辉堂被改名为大礼堂。去年校庆八十周年,学校领导为了永远纪念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先生,又改称相辉堂,并请周谷城先生题字,他那刚劲有力的大字,高悬在门庭之上,使相辉堂显得格外的端庄。

站在相辉堂前,我们会想起一生为救国奔波的马相伯老校长。中共中央在他百龄大庆时,电誉其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同样,我们也深切怀念为建设复旦贡献一生的李登辉老校长,他提出的“服务、牺牲、团结”的口号,仍然应该是我们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