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宁夏西吉感动之旅

从土堡上俯瞰三合村,连绵的黄土、绿色的梯田、几近干涸的河道、白色的盐碱地,构成了一幅十分特别的、轮廓分明的画面,就像这几天宁夏、银川、西吉、三合给我们留下的不一般的记忆。希望通过我们此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关心这里的孩子,支持来到这里的支教队员。也衷心地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可以让这里的孩子们多学习一些本领,更好地建设他们的家乡,让这片淳朴的土地不再贫瘠。
 
 
2007年4月25日晚,一架只有50座的小飞机,自虹桥起飞,载着我们——乌江(MBA6),丁兰香(MBA4)还有吕逸恺(MBA5)——在银川着陆了。经过一个月的策划,带着复旦—BI(挪威)MBA项目老师和同学们对宁夏贫困地区孩子们和支教队的慰问,我们终于踏上这片西部的土地。
 
“教师荒”
我们三个之前都没有到过宁夏。刚到银川发现这个城市虽然说不上繁华,但街道井然有序,环境也很干净。在街上吃了当地有名的拉面,喝了复旦团委的老师送的香浓的本地牛奶,带着对之后行程的期待,我们进入了梦乡。
 
26日,吃过早饭,我们和复旦党委和团委的老师们一起出发去西吉。车驶出银川,放眼望去都是连绵不绝的黄土,和一片片白花花的盐碱地。没有看见什么树,仅有的一点绿色就是紧贴在地面的骆驼刺和山上梯田里的麦子。路上,在复旦大学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西吉县的一些情况:年降水量仅有400毫米左右,大多还是无法对作物起到灌溉作用的无效降水。日益沙化的土地产生了大量的盐碱地,使得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出于保护植被的考虑,当地政府禁止农民放牧,使农民收入来源更加有限。由于当地生活水平低,许多中青年教师在这里教上一两年,刚成为骨干,就出于对自身发展和家庭的考虑,迁去了县城、省城。于是形成了西吉当地的“教师荒”,学生们经常是一门课不知道上到什么时候就换老师,或干脆没老师接上。这样的情况对教育质量自然产生很大影响。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以后,复旦团委从8年前开始,接力性地每年组织一批本科毕业生志愿者到西吉支教,建立起了一支有连续性、高质量的教学队伍。我们所熟知的冯艾和高天曾经是支教队中的优秀成员。
 
到了西吉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我们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另一位男同学:刘和(MBA5),特地从他所工作的几百公里外的石嘴山市赶到西吉,和我们汇合,一起参加这次支教慰问之旅。
 
香蕉的故事
下午4点,在西吉县教育局,西吉县当地领导和复旦党委,团委的领导,还有我们,一起和这届的全体支教队员们座谈,我们给他们带去来自复旦的慰问。
 
在慰问会上,每位支教队员都说了自己在西吉支教的故事,点点滴滴都令人感动。当地的条件的确很差,略举些例子:
衣:         冬天,孩子们衣着单薄,据支教队员说,上课甚至能听得到他们冻得牙齿打架的声音。冬天,一间教室的玻璃窗碎了一块,教室里的孩子们都冻得不行。支教老师觉得自己穿着羽绒服能耐寒,上课就用自己的身体尽量地去挡住那个风口,好让同学们少挨冻。
食:         因为缺水,当地没有丰富的物产。土豆是大量出产的一种作物,高天曾这样描述她一天的食谱:早上土豆,中午洋山芋,晚上马铃薯。家里条件差些的学生们,把从家里带到学校的干馍,用冷水泡一下就是午饭了。学校没有自来水,喝水都是靠扁担挑。
住:         当地干燥,也没有什么石头,所以民居基本都是土垒的。支教队员住的宿舍倒是砖搭的,但地面都是土。
行:         交通不便,关键是没有车,而且对当地人来说也没有多余的钱出去看看玩玩。记得其中有位支教队员说,她曾经去一个同学家家访,买了一串香蕉去。当她的学生看到了香蕉,问她:老师,这个是什么?她说这个是香蕉。那个学生看了一会儿香蕉又问她:老师,这个能吃吗?她说能吃,就剥香蕉给孩子吃,那个同学连着吃了好几个直到老师怕他拉肚子阻止他。香蕉在西吉稍发达些的地方不是买不到,但是在那些较偏远的村庄,因为经济条件很有限,孩子们去一趟较远的地方是一种奢侈。所以,才会有中学生不知香蕉是何物的故事。
洗澡:     这在当地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支教队员们隔2周以上才坐车进县城去洗一次澡,对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年轻人要适应真的是不容易。
娱乐:     物质生活贫乏,娱乐生活基本没有。有两个男生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学校支教,他们说有时候晚上实在无聊,一只黑猫都成了他们聊天的对象。当地家庭一般有电视机,但是基本不开,因为怕用电。
 
夜幕降临了,回到所住的西吉宾馆,发现宾馆里没有热水,让我们也切切实实地感受了当地洗澡难。想着第二天还要去参观学校,家访,随便洗漱一下就睡了。
 
27日,我们来到了西吉县的三合中学,这所中学在当地已经属于条件相当不错的了,有蛮象样的教学楼,也有操场。在参观刚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我想去洗手间,在支教队员的指引下,我去了他们所谓比较干净的“女教厕所”(相比较“女生厕所”)。我知道西吉缺水,所以当地的厕所是“旱厕”,已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当我走进厕所2秒钟后,还是忍不住逃了出来——自认并不是娇气的人,但那个味道实在是让我无法忍受。在外面定了定神,想想厕所还是得上,于是硬着头皮再进去,哪知这次呆了3秒,还是逃了出来。那个时候我却十分真实地感受到支教队员在这里生活的艰辛。
 
周杰伦的歌
参观了支教队员和学生拥挤的宿舍后,支教队给我们安排了一次难得的机会:给孩子们上堂一课。由于备课时间有限,只得利用电脑里现成的MP3给他们上了一堂音乐欣赏课。上课的内容倒也包括了古今中外:从筝曲《高山流水》到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从李斯特的钢琴曲到中国的本土摇滚……孩子们觉得很新鲜,听得也很认真,听到爵士乐中的滑音时,他们都忍不住笑起来。
 
在课堂上,发现山里的孩子们很害羞,即使是几个调皮的男生站起来也一言不发,女生就更不好意思开口了。可能没有手帕(肯定没有纸巾)吧,有几个男孩子鼻子下居然还挂着鼻涕。
 
45分钟很快就过去,下课铃已经响了,但我们还想和孩子们互动一下,于是教他们一起唱英国儿歌《BINGO》。孩子们唱啊,拍手啊,课堂的气氛很热烈。回上海后看了乌江给当时上课拍的照片,发现照片上每个同学和老师都笑得很开心。我们此行能给当地孩子讲些他们平时没机会接触的事物,并给他们带去些快乐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在给同学们分发了小礼物,并合过影后,我们在支教队员的陪同下去到一位学生家中做家访。走过黄土坡,穿过静谧的三合村,我们来到了这位学生的家。我们被请上炕坐,而在当地女孩子是不允许上炕的。在支教老师一再的“申请”下,他们的女学生——这家的女儿才勉强地在炕沿上坐下。我们和学生的爸爸唠唠嗑,虽然他说的方言我们听不太明白,但是还是了解到他们家的儿女成绩都不错,家里日子也过得挺好。聊着聊着到了午饭时间,主人热情地留我们吃饭。午饭虽然是全素,但是2个凉拌菜加上自家擀的面条在当地已经属于十分丰盛的一餐了。看样子善解人意的支教队员特地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模范家庭”作为我们家访的对象。
 
从学生家里出来,离在在三合中学举行的捐赠仪式还有一些时间,在支教队员的陪同下我们爬上了附近的一座小山,山顶上有一座土堡。是清代的当地居民为了躲避土匪侵袭而建造的。从土堡上俯瞰三合村,连绵的黄土、绿色的梯田、几近干涸的河道、白色的盐碱地,构成了一幅十分特别的、轮廓分明的画面,就像这几天宁夏、银川、西吉、三合给我们留下的不一般的记忆。希望通过我们此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关心这里的孩子,支持来到这里的支教队员。也衷心地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可以让这里的孩子们多学习一些本领,更好地建设他们的家乡,让这片淳朴的土地不再贫瘠。
 
 
 
 
         复旦-BI(挪威)MBA5班 文/吕逸恺
  复旦-BI(挪威)MBA6班 图/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