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晚,我院职业发展中心邀请到来自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Stuart Bunderson教授做客职业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工作目的之承诺与挑战”的演讲。通过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为什么而工作”这个话题,Bunderson教授带领大家探索了使命感在个人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Stuart Bunderson教授拥有明尼苏达大学战略管理和组织博士学位,同时他也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经济与商务学院的名誉教授。他在领先的管理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领导力与有意义的工作的获奖研究。
Bunderson教授以“为什么而工作”这个问题开场启发同学们思考,并分享了关于高使命感驱动的动物园管理员的研究,带入讲座主题。是什么因素更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金钱,他人,还是思想动机?据研究显示,动物园管理员更多的是由使命感驱使而投身工作,他们的使命感分为两部分:一是他们对动物感兴趣,希望和动物们一起工作,二是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己有义务去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同时教育公众。所谓工作的使命感就是你的天赋和世界的需要的结合,就像动物园管理员一样,会不在乎较低的报酬而积极投身于工作中。
如何感知使命感的到来呢?使命感就像是命中注定,随心而走。Bunderson教授告诉同学们,使命感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意义的同时也会带来责任和牺牲。感受到重要意义的人们通常也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动物园管理员为例,他们工作的意义最终是为了保护动物,他们辛苦的付出并不能获得丰厚的薪水,但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做这份工作。为什么人们会有使命感?因为人类有追求生命意义的基本需求,而使命感就是帮助我们找寻意义,就工作而言就是在知道怎么做以及做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为什么做的原因。
之后,Bunderson教授指出,意义不代表一定就能带来幸福。意义是指一个人的生活有目的和价值,而幸福指的是主观感受,一个人觉得积极享受生活并对此感到满意。拥有目的和意义可以让人更少遭受压力、失望和矛盾的困扰。使命感让人们拥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去为工作做出奉献和牺牲。这与实际管理工作也息息相关,使命感能让管理者更投入的工作,但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牺牲。管理工作者从哪里找到使命感?一方面来自对经济有效性的追求,一方面来自对社会及人类发展的认知和推进。
最后,Bunderson教授又与同学们热烈讨论了起源于西方的工作使命感的思想在中国是否适用、你是否认为你的工作是一种使命、使命感在你的工作和事业中是否重要等问题。通过本次职业课堂,同学们了解了使命感在工作和职业生涯中的驱动和影响,深刻思考了使命感对个人以及管理工作者的意义和作用。后续职业发展中心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职业课堂活动,欢迎同学们继续关注。
职业发展中心
2018年5月24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