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 人生不能用自然年来规划,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朋友你听说过年终焦虑症吗?

      年末将至,回首这一年,是不是这样过的?



       下班回家啥事儿都没干就该睡觉了,休息日埋头看剧,抬头又是周一。一不留神一年就过完了,天啊又是一片空白,时间究竟去了哪里!


       或者也不知道你是不是读了一些励志鸡汤,总之你2016年1月1日的时候很正式地给自己出了一份漂漂亮亮的新年To-do-list,现在看看,是不是一个钩都没勾上?啊,竟然有对自己如此言而无信的人!


       再不就是,根本就没闲过,家人朋友别说聚聚,简直要忘了脸长什么样子。没日没夜弄报告、写邮件、做PPT、打电话。一眨眼就是年底,手头还有一大堆杂事,又该出年终总结,有完没完了!


       古人云,年关难过。是的,到了年关的时候,人特别难过,用懒散、瞎忙和空头支票又麻痹了自己一年,离梦想又远了一步,只是被日历的轮替惊醒,顿时惶惶然,陷入年终焦虑症。

 

 


为什么会产生焦虑情绪呢?

       心理学家A. T. Beck在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一书中从认知心理学角度阐释了焦虑的生成机制。Beck认为,焦虑情绪来源于对自身不足的过度认知,也就是认为自己某些功能(例如社交能力)失调的想法和态度是产生心理焦虑的深层原因。(来源:Oxford Handbook of Anxiety and Related Disorders)比如说,一个有社交恐惧的人,认为自己与人交往一定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例如不被接纳,遭到嘲弄),继而产生不安与恐惧,因此会对社交采取回避策略来缓解不适反应,而因这个人一直采取回避策略,失去机会进行成功的社交,从而从长期来看,形成严重焦虑。

       也就是说,焦虑的机制可以简化为 “负面认知”——“心理不适”——“回避”——“焦虑”这样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断往复循环,经年累月则积重为心理疾病。

       那么上文提到的三种情形,其内在原因具体分析起来又是怎样的?

1. 动机缺失
       用懒散、沉迷娱乐这些方法,回避对未来缺乏规划、没有清晰的目的感这些问题,从而积累为焦虑心态。

2. 能力危机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进步的动力来源。但是对于一些人,当面对不足时,会用宏大的规划来安慰自己,从而忽略提升克服困难的能力的过程,进而积累出焦虑与不安。

3. 缺乏系统化梳理
       职场人长期专注于特定行业的特定职位,在企业、组织中执行特定功能。现代社会细分工带来的不仅是专业效率,还导致缺乏对组织结构的整体系统认知。面对这样庞大的未知,只能用不断投入手头的事情来回避这个问题,继而产生焦虑。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焦虑其实是一种后现代问题,孤立并且特化的个体看不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掌握不了组织系统的全貌,从大量的不安中生成了焦虑感。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1. 学习自我管理
       学习管理的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我管理,清晰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短期目标,规划长期策略。自我管理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晰和积极的认知,无论是继续提升还是重拾自信,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 学习组织管理
       学习管理的重头在于学习组织管理,认知大的组织结构是获得系统化梳理的第一步,也是破除焦虑这个后现代病征的第一步。从初步认识,到全面厘清,最后变得为我所用,个体通过组织这个媒介和框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如何产生自己想要的结果。

       课堂是学习并且认识组织结构的一个极为有效的工具。专业的课程由上而下地提供框架,并自下而上地填充细节。授课行为通过传递知识,搭建一个系统框架,而学习者自发的讨论与案例学习一方面阐释框架的具体应用,另一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内化和梳理整体结构。

       其实,大部分人的“年终焦虑症”都远没有达到心理学的Anxiety Disorder的程度,而是程度尚浅的心理不适感,绝不是真的“晚了”。

      “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24岁做话剧演员,44岁学英语,49岁北漂研究哑剧,50岁开始健身,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骑马,70岁练成腹肌,78岁骑摩托,79岁上T台的王德顺是这样解释“晚了”的。

       因此切莫说待明年,只要现在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