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风华正茂,再上征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恢复建院40周年大会

10月24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大会在政立院区举行。

开智·激励共进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强化谋篇布局,抢占管理学发展的制高点。以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为抓手,凝练好战略导向、战略领域、重点方向三级结构,前瞻布局,聚焦重点交叉融合,努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若干研究方向,向世界顶尖的跃升,让复旦管院在全球管理教育范式变革中占得先机,拔得头筹。二是聚焦教育变革,建设未来管理学人才培养高地。要深化管理学人才培养改革,将干细胞式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贯穿始终,打造学科的深度交叉、深度实践、教学育人大闭环的创新体系。培养既胸怀家国天下,又具备全球视野与技术洞察力的未来管理者。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发出中国管理学的好声音。扎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时代同频共振,把中国情景下的管理实践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成果。在可持续发展、AI治理、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中,积极发出复旦管院的声音,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广泛的话语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致辞。他表示,复旦管院经过40年不懈努力,已经为中国经济腾飞输送了大批富有远见、勇于担当的卓越人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轮又一轮科创浪潮汹涌澎湃,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并不会自动转化为伟大的产业,在实验室与市场之间有一条需要靠卓越的管理才能跨越的峡谷,这正是复旦管院“科创战略”的意义所在。希望管院和科创企业继续紧密合作,深化改革科创生产关系,在促进新型科创企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上,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科创管理思想策源地和培养领军人才的摇篮。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副院长Markus Baer致辞。他表示,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就成为了中美两所顶尖学府合作的杰出典范,赢得了全球认可。展望未来,合作始终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正如肯尼迪总统所言:“我们的问题是人为的,因此也可以由人来解决。人类的命运没有不可逾越的问题。”我坚信,教育领域的全球合作有助于弥合分歧,培养解决难题的思维方式。全球化的教育交流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更为培养应对快速变化世界的未来领导者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迅猛发展,我们需要具备前瞻性领导力的人才引领未来,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毕业意味着迈向变革的新起点,相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与复旦管院的合作将更加辉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致辞。他表示,两院渊源深厚、发展脉络相似,同为“先建系后建院”,携手开创中国MBA、EMBA教育先河,共同开启管理教育国际化之路。复旦管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成就卓越,代表中国管理教育最领先群体,已与世界一流商学院实现平等对话。复旦管院不仅注重自身发展,更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教育进步与社会文明进程,在提供政策建议、凝聚行业共识、参与国际组织等方面充分彰显社会责任与担当。期待复旦管院继续与兄弟院校携手并进,共同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管理人才。

求真·传承荣光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载寒来暑往,一代代管院教师们都不曾忘记“求真”的初心。大会现场,4位学院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在管院成长、探索与教书育人的真挚感言。

金融与财务学系蒋肖虹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是复旦管院最早的一批学生之一。在谢希德校长的推荐下,我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到MIT攻读MBA的中国学生之一。2017年底,我辞去海外教职,全职回到复旦管院,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科创企业和风险投资上,关注技术、资本与创新的结合。从几张桌子到今天的双院区,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学院的成长,也为它的今天感到自豪。四十年,是我们的里程碑,更是新的起点。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郁文教授:我的成长离不开管院的良师们。今天,台下坐着很多教过我的老师,正是在管院求学的日子里,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这两个字,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从青涩学子到步入中年,我未变的是对统计学的信念,对讲台的热爱以及对学院的深情。在管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之际,我希望我们既能守住精神传统,又能不断拓展知识边界。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我愿与管院人一起,走向更广阔的科研领域与育人征程。

市场营销学系许梦然副教授:初来管院时,我对商科的案例教学还很陌生,便以助教身份走进系里资深老师们的课堂。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将理论"种"进实践的土壤。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商科教育,是让知识在学生的生活和决策中生根发芽。而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让我得以站上巨人的肩膀,洞察商业的内核。更让我惊喜的是多元文化带给我的启发。四年半,我从一个探索者,成长为这个大家庭中坚定的一员。感谢学院,感谢所有同行的人。未来,我将继续在这片思想的沃土上耕耘,用跨界的研究,去点亮更多未知的角落。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蒋斐宇副教授:有一年开学,我在校园偶然听到两位本科生聊天,其中一位说:“统计计算这门课挺有意思的。”他们可能不知道我就在旁边,但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备课和讲解,都是值得的。前年我获得了学院的“青年教师新星奖”,那是鼓励,也是提醒——提醒我继续努力前进。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复旦管院,我会选“包容”。它包容不同文化的学生,包容教师的探索与试错,鼓励跨学科合作。这种包容,正是创新的土壤。未来的岁月里,我会继续在数据的海洋中丈量未知,也会在课堂上,点亮更多人的世界。

每一位校友,都是母校播撒向四海的种子,母校也永远是他们人生旅途中温暖的港湾和不变的牵挂。每一届管院人,都在用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去探索、去开创、去传承,让学院的精神在时光中延续、在世界中闪耀。大会现场,1988级本科校友刘星、2020级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校友黄爱丽、2017级复旦大学EMBA校友励建立、2012级复旦-台大EMBA校友袁蕙华作为校友代表,分享了对管院精神的解读与传承。

刘星校友:科创是这个时代最强驱动力,但其真正的能量释放离不开商业化与产业化,更离不开与经营管理和资本助力的深度融合。管院作为国内最早确立科创战略的商学院之一,始终站在变革前沿。我深刻体会到,科创创始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更需“开智求真”,以更开阔的视野洞察消费者需求、掌握企业经营之道,最终将技术、管理与文化熔铸一体,方能真正推动创新落地。

黄爱丽校友:国际化视野让管院成为连接全球前沿与本土智慧的桥梁。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的中西融汇,培养了我们将文化差异转化为创新视角的能力。我所在的团队中近七成同事拥有海外经历,这种多元背景的实践证明:兼容并蓄的全球化人才,正是应对国际化挑战、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励建立校友:管院的国际化战略与财务管理培养,塑造了我的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也推动企业在8年间从传统制造实现全球化布局的跨越。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当代企业家与40岁的管院,其实面对着同一个命题——如何以持续创新与国际化穿越不确定性。我的答案是不断探索第二曲线,在变化中寻找确定性价值。这既是企业家精神,亦是管院精神的同频共振。

袁蕙华校友:作为震旦博物馆的创始人,我觉得博物馆承载文明记忆,而管院传承创新精神,二者的使命是相通的。文化与教育都是跨越时间的接力,每一次思维碰撞与学习机会,都将沉淀为面对未来的底气。愿学弟学妹珍惜当下,传承校友精神,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续写复旦荣光。

2022级复旦大学MBA校友石城川做“特别分享”:作为听障人士,我在管院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力量。通过跨学科学习与校友资源支持,我们的科技产品已服务130万听障用户、与200多家机构合作,手语翻译技术入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科技创新奖项。获公益奖学金资助后,我们发起了残障学子闪光计划,已经帮助400余名学生。以科技践行公益,让更多人听见世界、被世界听见——这是我毕生的使命,也是管院爱与支持的薪火相传。

拓新·时光见证

四十年拓新发展,学院得到了各级领导、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的坚定支持和鼓励。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殷一璀,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原副部长翁铁慧,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长周禹鹏,复旦大学原校长王生洪,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恒隆集团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陈启宗,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原书记、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原党委副书记、原副局长陈安杰,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基础医学院院长袁正宏,瑞安集团主席、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主席、瑞安建业有限公司主席罗康瑞,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源源,复旦大学原副校长、东华大学原校长 徐明稚,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张一华,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晓漫,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张人禾,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冯晓源,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张志勇共同于“印记管院”时光长卷上盖下印章。长卷汇聚的印记恰如四十载拓新之路力量的缩影,也是未来“共襄拓新之旅”的约定。

四十年开拓创新的征程,同样离不开为学院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老教师们。大会现场,年轻的同学们向到场的学院退休教职工代表们敬献鲜花与专属印章。以花香表达敬意,以印章寓意薪火相传。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1952届校友李岚清同志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值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李岚清同志向学院赠予了多件“生日礼物”,并于10月23日开幕的“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上展出。

陆雄文院长现场介绍李岚清同志赠予学院的珍贵礼物。

李岚清老校友最先提出“大众篆刻”理念,倡导让“大众篆刻艺术扎根生活”。“院训章”是李岚清同志为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特别设计,印面为“科教兴国”,边款为复旦管院院训“笃学立业,厚德惠人”,是李岚清老校友铭记和感谢母校教育之恩的深情表达。

 

领变·无界未来

陆雄文院长发表致辞。他表示,四十年,我们赓续复旦百年商科传统,对标世界一流,开创了中国管理教育的先河,实现了引领式发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用短短四十年走完了西方主流商学院七八十年乃至一百年的道路。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傲然屹立于世界一流商学院之林!

四十年岁月峥嵘,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始终做到“应时而变,主动求变,引领达变”。勇于突破内外限制,不仅有直面风险的勇气,也有突破常规的创造力,更有驱使行动的理想与情怀。回顾学院四十年历程,正是对“管理”二个字的完美诠释和创新实践。未来,我们还要在五个方面持续创新与突破:第一,精研匠心,打造引领世界的教育设施与空间;第二,交叉融合,成就世界级的学者;第三,海纳兼蓄,深化全球化战略;第四,拓新领变,改善管理教育生态;第五,科教兴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创战略。我们要从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凝练出植根本土、又具普世意义的管理新理论、新概念、新范式,为中国科创事业提供理论指引,也让“中国智慧”为世界所借鉴。

大会尾声,管理学院“一二九”师生合唱团演唱的《星辰大海》,大会圆满落幕。

长期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复旦管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代表、海内外商学院及国际组织代表、校友及捐赠人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复旦师生代表,以及企业、媒体等各界合作伙伴共同出席大会。

第一财经双语主持人、复旦大学EMBA校友刘晔,复旦管院党委副书记赵伟韬,2025级复旦大学国际MBA学生李健主持大会。第一财经、新华网及学院融媒体矩阵进行全球直播,与校友们共同见证。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