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脑管理自己,用心善待他人。—— 埃莉诺·罗斯福
不知从何时起,打开知乎、豆瓣、公众号,越来越多的内容平台都在谈论一个共同话题:“焦虑”。焦虑就像病毒无差别攻击,人人似乎都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吃不下睡不好,早早地泡上枸杞,被脱发困扰。
焦虑该被杀死么?
研究认为,焦虑和恐惧能触发生物在面对危险时的应激行为,使得生物个体减少损伤,从而在危险环境中生存下来。焦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生理状态,有复杂的调动机制,事实上,有焦虑情绪的人是对自己有思量的人,适当的焦虑也能让人表现更好,只是这种正常的生理状态一旦越界就成了隐形的健康杀手。
谁在贩卖焦虑?
《我上了211、985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几年前引发了大讨论,
《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持续多日的爆炸性转发量,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夜刷爆朋友圈,
我们活在一个遍地求粉丝,追“爆款”,什么都想快速变现的年代,迷茫的职场人与“爆款”推手彼此成就,形成恶性循环,拉着越来越多的人下场,变成“焦虑”的奴隶。
诞生于互联网的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催生了移动端文章,因为篇幅限制不得不摒弃严谨的论证,转而放大细节,为了盈利鼓动用户情绪,更是导致这种集体焦虑的加剧。
如何缓解焦虑?
早在60年代,就有理论认为:情绪源自对遭遇的事情的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事情本身。故不良情绪来自不良认知,据此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家Aaron.T.Beck开发了认知行为治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心理学上认为情绪产生有三步:事件发生,事实解读,产生情绪及行为倾向。依据理论和治疗法,我们提取了一个三部组合的良性循环。
Part 1. 请接受你的负面情绪
1.情绪输出
仔细回想引发负面情绪的事件,记下详细真实的时间、地点和事实,及产生焦虑的解读,随后换成第三人称再客观地重读自己写下的内容。
2.认知重评
负面情绪确实很可怕,但是不能因此慌了手脚。所以不要急着给自己灌鸡汤,接受现实;可怕的结果是可能的,但也就是一种可能而已,在不欺骗自己的情况下以全新的、积极的视角重新评定事实本身。
3.反向思考
倘若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导致了对未来的焦虑,那么用思考总结的方式取代自责,思考能帮助你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并学习。
Part 2. 先动起来再说
从情绪脱困后,行动可以延长情绪转换的效力,并通过固定的良性循环转变成习惯。
1.定个小目标
开动你智慧的小脑袋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目标不在大,能实现就行。
2.去行动吧
不要管自己情绪如何,先动起来再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Part 3. 自信的人会发光
完成目标会带来成就感,从而累积自信。记住这种感觉,因为这种积极情绪能强化行动力。
自信能拓展自我认知边界,协助行动潜能具象化。
正如著名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说的“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当然,这个改善循环并非一蹴而就,制定小目标也是为了降低错误成本。
努力固然没错,但对的努力是坚持,而错的努力只是固执而已。所以从现在起,删除无用的app,取关不看的公众号,离“爆款”远一点,相信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