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网》:台商就读复旦大学EMBA——进入大陆市场的通道

6月24日,复旦大学EMBA项目迎来了它的第四届学员。在开学典礼后的传统“复旦校园游”活动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学员的交谈中台湾口音此起彼伏,相当一部分的学员是来自台湾的。
    
    “我们台湾商界进入中国市场,一般有两个地区作为切入点可以选择——北京和上海。而着重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倾向于上海。我本人认为,未来全球的一百所商学院排名中,如果没有中国的商学院,那这个排名就应该受到质疑;而如果有中国的商学院,那就不能缺少上海的商学院;上海的商学院,就应该首选复旦大学的管理学院。所以我选择来复旦大学读EMBA。”李骥如是说。离开名噪一时的“优客李林”组合,如今作为精成电子科技集团事业处的副总经理,李骥是2004年新一届复旦大学EMBA学员中的一员,也是众多台湾学员中的一个。老拍档林志炫作为嘉宾,也专程前来参加老友的开学典礼。
    
    谈起选择复旦大学读EMBA的想法,李骥毫不讳言这是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最初是我们公司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网络技术方面有一个合作项目,当时就被复旦大学特殊的人文环境所吸引。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开设了EMBA项目,就想来报名参加,觉得它就是自己一直要找的机会。可是因为事务缠身,直到今年方能如愿,我真的很期待未来这20个月的学习生活。”李骥的一席话很让人有一种被点燃的热情。
    
    其实,李骥的话语,也道出了众多就读复旦大学EMBA项目的台湾学员一致的想法,“中国大陆—华东—上海—复旦”这样一个逐级缩小的聚焦点,是他们进入大陆市场的一个共同选择。通过在复旦大学接受EMBA教育,打开进入大陆社会和市场的大门,比其他任何的进入方式都要付出相对少的“门票”,而且很容易越过那层最难逾越的人际壁垒。同时笔者还了解到,李骥已拥有硕士学位,而象他这样已经获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士,在复旦大学EMBA的班级中为数不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EMBA学员中台湾籍学生的比例约占总人数的13%,前三届的台湾学员的比例分别为6.8%、12.3%和17.4%。从统计数字上可以看出,台湾学员的比例已呈较快的上升趋势。为保证EMBA学员背景的多样性,EMBA办公室李萌娟老师透露,校方希望将学员中台湾籍学生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最多不超过15%。
    
    此外,随着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扎根,中芯国际、台积电、明基电通等很多知名的台湾企业,均选派高层管理人员入读复旦EMBA项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刚起步不久的中国大陆EMBA教育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将目光对准了复旦大学呢?
    
    据了解,目前在大陆求学的台湾EMBA学员构成中,主要有两个部分,一部分人是已经将自己的工作、事业甚至生活的重心都已经转移到大陆的,另一部分人的生活重心仍然在台湾,但是他们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规划都逐渐向大陆、向上海倾斜,并希望最终能投身于这个市场。
    
    在台湾,EMBA起步于80年代,目前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的认知度比较高,读EMBA,一方面是为了完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更重要的在于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经验和机会。而中国广袤的内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那么他们就有必然要更多的了解大陆的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建立必要的人脉网络,如此一来,在大陆读高品质的EMBA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在这些台湾的EMBA学员中,除了经营实业的商人,还有很多从事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律师。一位在读的台湾律师告诉笔者,虽然他们还不具备在大陆的执业资格,但还是选择来这里读EMBA,因为他们的很多客户都已经来到大陆市场,无论现实情况怎样,他们已别无选择。
    
    近年来,随着台湾经济增长的放缓,大陆的市场已成为台湾商人拓展市场空间的首选,也因此他们向大陆市场转移的步伐更快、动作更大。伴随着这种战略转移,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岛内产业升级的需要和相应地升级他们在大陆市场的产业趋势。
    
    一位在读复旦EMBA项目的台湾知名制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向笔者透露,他们在大陆市场的角色正在由传统的制造商向渠道整合者转变。刚开始他们将生产线转移至大陆主要还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要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大陆市场的日趋成熟,目前他们加入对渠道的争夺,仅去年1年就在全国开设了几十家连锁卖场。瓜分渠道、抢占终端,需要更深的市场介入,不仅仅是开设工厂、制造产品那么简单,这也表明台商们对于大陆市场的信心与决心。
    
    正因如此,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台商们的必争之地,这也是台商们选择在上海、在复旦大学修读EMBA的极为深层的原因。因为华东地区是目前中国大陆最活跃的市场区域,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龙头,而上海则可以说是“龙的眼睛”,是中国经济的标杆。这里的人力资源结构优于大陆的任何一块区域,人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能找到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工人。据悉,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有四十万的台商落户。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台商们偏爱复旦大学EMBA项目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首先,就EMBA教育的目的而言,它追求一种通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把管理的学习放入一个更大的教育环境中去考虑,复旦大学正是以其雄厚的综合实力、高超的教育水平来为EMBA学员们搭建这个既高且宽的学习平台。
    
    其次,尤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见长的复旦大学,一向以其浓厚的人文底蕴著称。而这些沉浮商海多年的企业高管们,正是追求这样一种反璞归真的心境,才选择重返校园。为此,复旦大学EMBA项目还专门开设了“人文复旦系列讲座”,有复旦大学各大院系的知名教授开讲。很多复旦的EMBA学员都曾表示过,经过EMBA “严格训练”的 20个月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知识和管理理念,而且还站在商海搏击之外的高处重新思考了人生的真谛,是复旦的精神力量给予了他们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的“大智慧”。甚至也有学员表示,以往工作中的或急躁或易怒的脾气都有所缓和。能让平均年龄40岁的EMBA学员发出如此由衷的感慨,是复旦无可替代的百年精神的积淀。
    
    再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还以她的国际化教学资源吸引了这些台湾EMBA学员们。复旦大学不仅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等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合作办学,而且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据了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很早就与台湾的台大、政大、淡江等学校的商学院展开合作,接受对方EMBA学生的来访。复旦大学EMBA项目还延聘了原台大教授徐木兰女士到复旦大学授课教学。
    
    另外,优秀的管理师资力量和丰富的MBA教学经验,也是复旦大学能被众多的台商认可的一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对外关系与招生总监张漪老师表示,目前他们对EMBA项目招生的台湾学生非常满意,因为他们普遍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未来的事业发展也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希望能为复旦EMBA大学这块招牌增色。复旦大学副校长、管理学院院长郑祖康教授还表示,“长江三角洲、苏州、昆山等地的四十万台商,是我们希望争取的对象。”
 
来源于:《复旦网》2004年6月24日
对外联络与合作办公室

2004年7月5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